2015年1月25日PAX South (PAX : Penny Arcade Expo) ,InXile Entertainment的創辦人Brian Fargo宣佈該公司即將在今年內推出《The Bard’s Tale 4》這款遊戲。這是繼之前InXile Entertainment推出了經典角色扮演遊戲《Wasteland 2》之後,再一次的搬出了早期知名遊戲的名號來推出新遊戲。
初代的《冰城傳奇 (The Bard’s Tale)》是西元1985年推出的,算一算今年剛好是這款遊戲的30週年。今天就來針對《冰城傳奇》這個系列遊戲做個考古的介紹吧(在之後的文章中,會用冰城傳奇來稱呼這一系列的遊戲)。
Tales of the Unknown, Volume One : The Bard’s Tale
初代的《冰城傳奇》是1985年的時候由Interplay製作、Electronic Arts發行的。故事是發生在一個被冰雪封印的史坎布雷城 (Skara Brae),玩家要創造一個六人隊伍,來到這個城裡擊敗邪惡的大法師,讓這座城從冰雪的封印中解脫。或許是因為這個故事背景,因此遊戲的譯名被譯為《冰城傳奇》而沒有意譯為《吟遊詩人傳奇》。
在那個時代,電腦上知名的角色扮演遊戲有《創世紀 (Ultima)》以及《巫術 (Wizardry)》這兩大系列作。《冰城傳奇》的遊戲模式和《巫術系列》很類似,都是採用3D迷宮作為遊戲進行的模式。而比起《巫術系列》那時還在使用線條來構成3D迷宮,《冰城傳奇》有著較佳的貼圖以及視覺效果。
在那個年代,《冰城傳奇》是一款難度相當高的角色扮演遊戲。3D的迷宮裡有著各式各樣的機關,黑暗地區、旋轉點、傳送點以及各式各樣的陷阱充斥在整個迷宮中。而且那個時候的遊戲不像現在這麼友善,遊戲中並沒有提供地功能,玩家需要自己拿方格紙來繪製地圖。再加上讓人看不懂的英文謎題,使得《冰城傳奇》成為相當知名的遊戲之一。
【冰城傳奇一代的遊戲畫面 (到三代也沒變的太多)】
The Bard’s Tale 2 : The Destiny Knight
由於《冰城傳奇》的銷售成績不錯,因此很快的1986年Interplay又製作了《冰城傳奇2:天命勇士 (The Bard’s Tale 2 : The Destiny Knight)》這款遊戲,同樣的是交給Electronic Arts來發行。而這款遊戲也相當的賣座,在當年度還奪得了『Best Fantasy or Science Fiction Computer Game」的獎項。
各位應該有注意到,遊戲的英文名稱在這一代有了些改變,在原本一代中『The Bard’s Tale」的文字像是遊戲的副標題。但是在二代,它變成了遊戲的名稱,然後另外加上了『The Destiny Knight」的副標題。
從當時流傳的資料裡得知,其實原本Interplay是將這三代遊戲分別定名為The Bard’s Tale、The Archmage’s Tale以及The Thief’s Tale的。不過在《冰城傳奇》的第一代成功之後,發行商Electronic Arts認為使用『The Bard’s Tale」作為遊戲的商標會比使用『Tales of the Unknown」要有吸引力,所以做了如此的變更。
《冰城傳奇2:天命勇士》的遊戲系統和前一代沒有太大的差別,除了地圖的規模比起前作大了許多之外,最大的改變之一就是戰鬥中加入了遠程武器,使得戰鬥變得更具有戰略性。另外,遊戲中加入了限時的迷宮,而遊戲中難得要命的迷題以及各式各樣的機關更是比前一代要複雜許多。當時若不是有攻略,這款遊戲銀狐應該也無法破關吧。(題外話。當時銀狐是看著精訊雜誌上的攻略把遊戲玩完的。原本以為雜誌上攻略的作者這麼厲害可以自己攻略遊戲,後來才發現原來是買了國外的攻略本翻譯的。)
在《冰城傳奇2:天命勇士》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當玩家通過最終那幾個限時迷宮的考驗取得迷宮中的物品後,最後的魔王居然就是在遊戲的過程中不斷提供資訊給冒險隊伍的智者。這個轉折相當大的劇情,在當時的遊戲是很少見的呢。
The Bard’s Tale 3 : Thief of Fate
三部曲的最後一部《冰城傳奇3:命運之賊 (The Bard’s Tale 3 : Thief of Fate)》是Interplay於1988年推出的,同樣的這款遊戲也是由Electronic Arts發行的。遊戲中玩家將面對一代大魔王的背後指使者,而這個大魔王指使的手下已經摧毀了一代中的史坎布雷城。
這一代的遊戲最大的進步,就是遊戲中提供了自動紀錄地圖的功能,讓玩家們可以從大疊的方格紙裡解脫。這樣的功能,在當時可以說是一大創舉,玩家在遊戲進行時隨時可以打開自動紀錄的地圖,查詢自己已往曾經前往過的地區、查閱曾經踏過的地下迷宮的路線。這樣的設計,讓玩家可以把心思都放在冒險和解謎上,是非常了不起的設計。
《冰城傳奇3:命運之賊》在遊戲的畫面表現上有再加強,而且遊戲的規模、地圖的張數以及謎題的難度也比前作增加了許多。也因為這一系列三款遊戲的表現都相當不錯,讓《冰城傳奇系列》在當時成為和《創世紀系列》、《巫術系列》並列的角色扮演遊戲名作。
The Bard’s Tale Construction Set
接連的在四年內推出了三款作品後,突然之間《冰城傳奇系列》沒有再繼續推出續作了。在三年之後的1991年,Electronic Arts推出了《冰城傳奇製造機 (The Bard’s Tale Construction Set)》這款軟體。
嚴格來說,這並不是一款遊戲,它其實是用來開發《冰城傳奇系列》所使用的工具。玩家拿到這款軟體,可以用它來開發一款畫面表現和《冰城傳奇》一樣的遊戲。而《冰城傳奇》中最經典的地下迷宮裡的重重機關,也可以透過這款軟體完全的重現。事實上,這款軟體的實用度很高,也的確有人用它真的開發出遊戲過。
The Bard’s Tale
就這樣又沉寂了13年,2004年的時候Brian Fargo離開Interplay創立的InXile Entertainment這間公司重新推出了《新‧冰城傳奇 (The Bard’s Tale)》。(遊戲的英文名稱雖然還是The Bard’s Tale,不過因為遊戲的玩法變成了APRG,因此銀狐在遊戲譯名前加上了『新』來代表它是完全不同的另一個遊戲)
這款原本是以遊樂器為主要發行平台的遊戲雖然後來也推出了PC版,不過因為原始的規劃是遊樂器的版本,因此遊戲的玩法和經典的《冰城傳奇系列》完全不同。後來這款遊戲也推出了iOS和Android的版本,現在在App Store和Google Play上應該還搜尋得到。
【新‧冰城傳奇的標題】
The Bard’s Tale 4
那麼,這次宣佈的《冰城傳奇4 (The Bard’s Tale 4)》會是什麼樣的遊戲呢?目前公佈幾乎沒有公佈什麼資料,但是銀狐個人會希望這款遊戲能重回三部曲那樣的3D迷宮冒險類型的角色扮演遊戲。也許在目前的技術下,這個3D迷宮不會是死板板的九十度迷宮,以目前的遊戲科技的進展,戰鬥可能會變成即時性的。看看之前的《異塵餘生3 (Fallout 3)》,搞不好會是一款類似那樣模式的遊戲吧。
後記:在查資料寫這篇文章的時候,發現在Interplay的開發記錄上其實曾經有款遊戲叫《The Bard’s Tale 4》,不過,後來這款遊戲變成了一款名叫《Dragon Wars》的遊戲。的確,從遊戲的系統來看,《Dragon Wars》的系統和《冰城傳奇三部曲》的系統幾乎完全一樣,那時銀狐也認為這款《Dragon Wars》是利用《冰城傳奇製造機》開發的呢 (笑)
銀狐 Silver Fox。一個在遊戲業打滾30年的老頭,現在則是半退休狀態的說書人。有空喜歡玩玩遊戲,談談遊戲產業的事。喜歡出國旅遊,四處吃吃美食增加體重和膽固醇,當當兼職的遊戲顧問、做遊戲的評測,玩一玩自己有興趣的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