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明帝國 (Civilization)》系列遊戲聞名的席德梅爾(Sid Meier)前一陣子推出了新作,這款名叫《Sid Meier’s Starships》的遊戲,是一款延續《Sid Meier’s Civilization : Beyond Earth》的新作,因為大幅的簡化了原本《文明帝國》系列遊戲複雜的設計,因此在網路上的評價相當兩極。看到這款遊戲的評價,讓銀狐想起Sid Meier起家的MicroProse這間遊戲公司。這間公司曾經是許多玩家心中的最愛,推出的遊戲大多非常叫好。不過在實際的商業運作上,這間公司的成績其實並不像玩家心中所想的那麼理想。今天就藉這個機會,來談談這間很多現在這一代的玩家都沒有聽過名號的遊戲公司。
【MicroProse公司的商標】
傳奇的開始
如果各位玩遊戲的資歷久一點,應該不會沒有聽過MicroProse。這間成立於1982年的遊戲公司,推出過許多玩家們叫好的遊戲。這間公司擅長模擬以及策略類的遊戲,《Nato Commander》、《F-15 Strike Eagle》、《Silent Service》、《Gunship》這些遊戲都是玩家們相當喜歡的。而1990年的《鐵路大亨 (Sid Meier’s Railroad Tycoon)》以及1991年的《文明帝國 (Civilization)》這兩款遊戲,更是讓MicroProse成為玩家心中策略遊戲的首選。
【左:文明帝國/右:鐵路大亨】
《鐵路大亨》和《文明帝國》這兩款遊戲帶給MicroProse相當大的成功,但也相對的帶著這間公司走向危機。隨著公司規模的擴大,MicroProse不再滿足於只有在模擬和策略類遊戲上的成功,於是公司將研發遊戲的觸角伸向其他的領域,推出了融合動作和策略的《Cover Action》以及角色扮演遊戲《BloodNet》、《Draklands》等等的遊戲。這個時期的MicroProse變得相當多產,但是遊戲也漸漸的失去的以往的精緻度,讓公司開始出現財務方面的危機。
與Spectrum HoloByte的合併
1993年,陷入財務危機的MicroProse找上了Spectrum HoloByte(當時另一間以模擬遊戲聞名的遊戲公司,旗下有《Falcon》、《Hornet : Naval Strike Fighter》等遊戲)。由於兩間公司的高層關係不錯,因此Spectrum HoloByte併購了MicroProse,解決了MicroProse當時的危機。但伴隨著併購的動作,MicroProse也關閉了旗下的許多工作室,流失了不少研發人員。
【Spectrum HoloByte公司的商標】
雖然是Spectrum HoloByte併購了MicroProse,不過因為MicroProse的這個品牌知名度較高,因此Spectrum HoloByte選擇保留MicroProse這個品牌,之後的幾年MicroProse也陸陸續續的推出了《UFO : Enemy Unknown (後來的 X-COM : UFO Defense)》、《Msater of Orion》、《Sid Meier’s Colonization》等等的遊戲。
【與Spectrum HoloByte合併時期的MicroProse遊戲】
1996年Spectrum HoloByte為了節省開支砍掉了數位MicroProse的研發人員,這個政策造成大量的人員出走,部份MicroProse的元老(包含Sid Meier)也離開了公司。而在MicroProse的相關的研發單位都一一被關閉之後,Spectrum HoloByte將公司的名稱改為MicroProse,延續使用原本MicroProse的名稱。到了這裡,原本的MicroProse基本上算是消滅了,那個名稱叫MicroProse的公司骨子里根本是Spectrum HoloByte。
篡奪了MicroProse名稱的原Spectrum HoloByte並沒有從此一帆風順。1997年的GT Interactive Software的收購傳言讓MicroProse的股票曾一度飆高,但是最後這個收購行動取消了,而伴隨而來的就是MicroProse的股價暴跌。再加上1993年來自數間公司關於Civilization的版權爭議官司,讓MicroProse公司的營運更是陷入泥沼。最後的結果,就是1998年賣給了Hasbro Interactive。
根據一份網路上的財務資料顯示,在1993到1998年的這六年之間,MicroProse的累計虧損高達一億四千五百萬美金。這六年之間,除了1997年有小小的獲利之外(這一年獲利的原因,是1996年推出的《文明帝國2 (Civilization 2)》銷售成績非常好),其餘的五年都是虧損。而這糟透了的業績,也導致MicroProse的市值大幅的縮水。
在Hasbro Interactive旗下的表現
在Hasbro Interactive旗下的MicroProse並沒有太好的表現,在1998年推出了《Falcon 4.0》這款原Spectrum HoloByte成員從1992年就開始研發的產品。由於銷售上的失利,Hasbro Interactive關閉了幾個工作室,造成數款產品的開發被中止。MicroProse在Hasbro Interactive旗下的最後一款產品,是2000年的時候推出的《B-17 Flying Fortress : The Mighty 8th》。
在這之後,由於Hasbro Interactive被法國的遊戲發行商Infogrames收購,因此MicroProse的相關產品則是轉移到了Infogrames旗下。由於Infogrames的政策,因此許多正在開發的產品被中止或是改掛Infogrames的招牌,而最後一款掛著MicroProse招牌的遊戲,是2002年在英國發行的《Grand Prix 4》。
在Infogrames手中劃下句點
被收購的Hasbro Interactive之後改名為Atari Interactive,而Infogrames也決定採用Atari作為整個集團的新招牌。因此2003年Infogrames改名為Atari inc.,同時也進行了一波旗下工作室的整頓,關閉了位於Hunt Valley的MicroProse工作室。這間工作室是MicroProse公司的起點,關閉了這間工作室,也讓MicroProse的歷史正式的劃下了句點。
至於目前我們在網路上看到的MicroProse這間公司,其實是2007年的時候有個名叫Interactive Game Group的集團從Atari的手中取得MicroProse的商標,而同時該集團也獲得了一些遊戲的版權。這個MicroProse,基本上和最初的MicroProse已經一點關係都沒有了。
後記:MicroProse遊戲在台灣
第一款『真正』有獲得MicroProse授權在台灣推出的代理版本是《文明帝國 (Civilization)》這款遊戲,而在這之前出現在台灣的MicroProse遊戲全部都是盜版。在那個古早的年代,台灣的幾間以盜版歐美遊戲為主業的遊戲公司(最主要的兩家分別是S社與K社)都將MicroProse的遊戲視為重要的產品。
【商標登記系統裡查到當年『某』公司去申請的商標】
隨著遊戲公司對於版權觀念的改變,後來這幾間公司也紛紛開始和歐美的遊戲公司談代理,當然MicroProse的遊戲是大家爭奪的重點。據說主要的兩間公司為了要爭取代理權,都收集了對方盜版的遊戲寄給MicroProse,其結果就是MicroProse開出了那一方願意把前面盜版的權利金結算一下,就願意授權給它們的條件。有句成語說『鷸蚌相爭,漁翁得利』,之前完全沒有涉入盜版遊戲事業的T公司就這麼取得了代理權。
銀狐 Silver Fox。一個在遊戲業打滾30年的老頭,現在則是半退休狀態的說書人。有空喜歡玩玩遊戲,談談遊戲產業的事。喜歡出國旅遊,四處吃吃美食增加體重和膽固醇,當當兼職的遊戲顧問、做遊戲的評測,玩一玩自己有興趣的遊戲。
最近看了一篇文章
The Hardest Computer Game of All Time
http://www.slate.com/articles/technology/bitwise/2014/01/robot_odyssey_the_hardest_computer_game_of_all_time.html
不知道銀狐對於這種很早期的遊戲,大約1980年代初,有沒有印象深刻的?
太多黑歷史不方便寫呀 XDDD
呃,黑歷史以隱晦的譬喻寫出即可。
市場歷史、遊戲公司興起隕落歷史、遊戲從業人員歷史、盜版代理自製等等歷史,可以寫的很多。只不過,寫出來能夠有多少銷售量呢?嘿嘿…
不知銀狐先生是否玩過OpenTTD與Freeciv?
兩款我都知道,不過都沒有花時間去玩。
另外,叫我銀狐就可以,那個『先生』兩字就免了 (笑)
能夠回顧以前遊戲公司的歷史,真不錯,謝謝。
想當時玩Civilization也玩到昏天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