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腦遊戲的歷史上,《毀滅戰士 (Doom)》是一款相當重要的遊戲,這款遊戲引發了第一人人稱射擊遊戲(FPS First Person Shooter Games)的熱潮。雖然說在這之前也有其他的FPS遊戲,但是《毀滅戰士》提供的各種連線功能讓這類型的遊戲變得普及,也奠定了這款遊戲的地位。
【id Software 的《毀滅戰士 (Doom)》】
上週,目前擁有《毀滅戰士》相關版權的Bethesda宣佈在下個月的E3會宣佈最新一款《毀滅戰士》系列的遊戲,並且釋出了一段非常短的影片,再一次的讓這個已經沉寂很久的遊戲浮現在眾多玩家的腦海中。1993年《毀滅戰士》推出的時候,銀狐正好在台灣代理這款遊戲的精訊資訊工作,那個時候則是接觸了一段相當有趣的歷史。
那是個網際網路還沒有很發達的時代,那個時候在網路上有許多的Shareware(共享軟體)。所謂的共享軟體,就是製作者提供一個免費但是功能受限的版本,讓所有的使用者可以不用花錢就先取得,在試用了這個版本後,如果消費者覺得這款軟體符合他們的需求再進行購買。購買後消費者會取得完整的版本,或是取得開啟完整版本的啟動碼。
在那個時候,《毀滅戰士》也有採用了這樣的銷售模式,玩家可以在網路上免費下載到第一大關的遊戲。而銀狐那時任職的精訊資訊因為機緣巧合取得了這款遊戲的代理權,可以在在台灣發行這款遊戲。那時因為這款遊戲完全沒有任何保護措施,玩家可以很簡單的拷貝,還頭痛過好一陣子呢。
就在精訊資訊發行了《毀滅戰士》之後,有一位L先生上門來談合作的事情。這位先生帶著一款國外Apogee(後來的3D Realms)發行,就當時來說視覺效果相當不錯有大型電玩水準的射擊遊戲來洽談合作的事宜。不過因為這一類的遊戲銷售成績通常不會太好(因為也是沒有防拷保護),因此精訊資訊並沒有和它合作。
後來聽同業說,這位L先生也先後找上許多間的遊戲公司。L先生說自己從小就出國唸書,所以中文不是很好。但是會議開著開著,L先生的中文就越來越溜,而且原本的那種英文腔的中文也不見了,讓某間遊戲公司懷疑他的身份,所以後來找了徵信社去進行調查。不查還好,一查就發現L先生說的有一大堆都是謊言。也因為這樣,這間遊戲公司後來也沒和L先生合作。
沒過多久就在電視上看到這位L先生接受媒體採訪,而且還是一個30分鐘的節目。節目中L吹噓著自己的背景,宣稱自己曾經開發過《德軍總部3D (Wolfenstein 3D)》,並且表示該公司正在開發新一代的3D FPS遊戲。之後有一段時間,這間公司經常透過不同的媒體放話,宣稱他們又做了什麼樣的遊戲,而且還曾經宣稱他們正在開發一款以經國號戰機為內容的模擬飛行遊戲。
當然,瞭解狀況的人都會知道,《德軍總部3D》這款遊戲是id Software製作的,和這間艾生資訊一點關係都沒有。而該公司所推出的那款號稱在國外某個大展獲得獎項的格鬥遊戲《宇宙英雄》在實際上市後遊戲的表現也不是很理想。至於那個所謂的國外某個大展的獎項,其實也是艾生資訊贊助了那個展覽才獲得的。
那款號稱是次世代的3D FPS遊戲《搖滾少林之七俠五義 (Legend of the Seven Paladins AKA Rock ‘n Shaolin)》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那是拿了遊戲引擎的程式碼用修改模組的方式拼湊出來的遊戲。炒了不少新聞的《IDF經國號戰機》遊戲,除了那些媒體上刊出的畫面之外沒人看過實體遊戲,就連拿來宣傳的那幾台高價SGI繪圖工作站,據傳也只是配合單位的設備而不是艾生資訊的。
【艾生資訊的兩款遊戲 左:宇宙英雄/右:搖滾少林之七俠五義】
沒過多久,艾生資訊就消失了,如果不是因為《宇宙英雄》與《搖滾少林之七俠五義》這兩款遊戲的存在,大概也沒有人會記得曾經有過這間名叫艾生資訊的遊戲公司。至於那款一直沒有起飛的《IDF經國號戰機》,也隨著艾生資訊的消失再也沒有人去注意。
有趣的是,沒過幾年這位L先生又出現了,而且這一次他變身為身價四億的遊戲小子。在這篇商業週刊的專訪報導(2001年1月24日出版的商業週刊第668期)中,L先生不只是再一次的宣稱自己製作了《德軍總部3D》,就連《毀滅公爵 (Duke Nukem)》也是他製作的。雜誌的內文是這麼寫的:
一九九三年時,全球的遊戲軟體事業才剛起步,L先生形容當時市場上「到處都是機會」。這時他看上美國當年一年上億美元(以當時幣值約合新台幣三十億元)的遊戲軟體市場,決定自己出來開公司。那年,他二十五歲。他回台灣向親友募集了新台幣一千萬元,在美國德州開創自己的遊戲事業,創立艾生資訊(Accend Inc.)。
在當時個人電腦或是遊戲機(像是任天堂等)上的遊戲軟體,由於受限於機器規格、容量等因素,一般都比較靜態,只要跳一跳,或移動位置、打打東西就可 以。當時L先生以自己玩遊戲多年來的經驗,想到市場上只要出現稍微講究聲光、刺激、逼真的軟體出現,馬上就會顯得與眾不同而在市場上大受歡迎。於是,他將公司的未來「賭」在3D立體「虛擬幻境」的技術上。
經過將近一年的開發,艾生資訊成為當時全球五家有能力製作3D技術的公司之一,藉此製作出來的遊戲軟體可以讓玩家身歷其境。L先生也靠這項技術製作出包括《毀滅公爵》、《德軍總部》等二十幾款遊戲,行銷二十餘國,創下三年一億七千萬美元的營業額,還獲得有美國「電玩奧斯卡」美稱的「Share Ware Industry Award」卓越軟體金牌獎、美國Titaniun Seal Award年度最佳遊戲獎等獎項。
這時候的L先生,也開始嘗到事業有成的滋味。他在美國德州坐擁上百坪的私人別墅,每天駕著他的Lexus跑車在寬廣的道路上奔馳,在家裡還養一尾一公尺多的鯊魚。不過,好景不常。一九九八年,美國連續發生幾起校園學生開槍掃射事件,許多人便將矛頭指向這些製作射擊毀滅遊戲的廠商,而全美家長也聯合控告這些遊戲公司。甚至在約翰.奈思比的《高科技.高思維》一書中,還將這些血腥、暴力的遊戲指為「謀殺」這些無辜學生的「兇手」,其中當然也包括L先生製作的《毀滅公爵》等遊戲。在美國社會群起譴責下,L先生只好落寞地把公司收掉。
這下子牛皮可是越吹越大了。為什麼這些媒體連最基本的查證都不做,就由得他這樣吹噓,銀狐不知道,像這樣把不屬於自己做的事情當作自己的成就,除了是想要沾光來騙一騙人之外還有什麼作用,銀狐也不明白。或許是那個年代資訊不夠發達,所以像L先生這樣的人認為大家沒有查證的能力,因此想要怎麼吹就怎麼吹吧。
原本銀狐認為隨著時代的進步,應該不會有人繼續用這種招術。不過五月份中國的幾款遊戲在宣傳的時候又用了類似的花招:
【刺客信條不知道那裡冒出來的中國爸爸】
首先是這款號稱是『刺客信條之父』的誠意之作。圖中的《刺客信條》,就是由UBIsoft推出的《刺客教條 (Assassin’s Creed)》這款遊戲。這款遊戲如果銀狐記的沒有錯,主要的創作者應該是Patrice Désilets和Jade Raymond這兩位。
【左:Patrice Désilets/右:Jade Raymond】
其中的Patrice Désilets後來離開UBIsoft到THQ的旗下,又因為THQ破產旗下工作室被UBIsoft收購然後又再一次的離開UBIsoft。而Jade Raymond則是號稱『遊戲界最美麗的女性製作人』,前一陣子也已經離開了UBIsoft。除了這兩位,銀狐實在想不出有什麼人夠資格稱自己是『刺客信條之父』。
【街霸前製作人?】
而另一間樂逗遊戲則是打出了『街霸前製作人』領銜製作這樣的宣傳,宣稱該公司旗下的新遊戲將由這位該公司從國外高薪聘請的高管來負責這款遊戲。這個所謂的《街霸》,就是《快打旋風 (Street Fighter)》這款遊戲。這款日本Capcom公司旗下知名的格鬥遊戲,該遊戲的創作者也大多是日本人,很少有聽說過這位樂逗高管是製作人這樣的說法。就連我們一般上網搜尋,比較常看到的所謂街霸之父其實也是岡本吉起。
【Final Fight EX 不等於 Street Fighter】
銀狐很好奇的到LinkedIn去搜尋了一下這位樂逗高管的經歷(LinkedIn頁面),在他的經歷裡的確有待過Capcom這間遊戲公司。但是有趣的是在他的經歷裡曾經參與過的並不是《快打旋風 (Street Fighter)》這系列的遊戲,而是另外一款俗稱《街頭快打 (Final Fighter)》系列中的遊戲。
銀狐不確定這兩款中國的遊戲是因為宣傳,所以故意採用這種沾光的模式?還是說其中有什麼人想用這樣的方式來獲取什麼樣的利益。不過,現在的網路這麼發達,找資料和查證資料比以往方便許多,想要魚目混珠應該是沒有早些年那麼容易。用這種誤導的方式來宣傳遊戲,恐怕只會引來更多的罵名吧。
銀狐 Silver Fox。一個在遊戲業打滾30年的老頭,現在則是半退休狀態的說書人。有空喜歡玩玩遊戲,談談遊戲產業的事。喜歡出國旅遊,四處吃吃美食增加體重和膽固醇,當當兼職的遊戲顧問、做遊戲的評測,玩一玩自己有興趣的遊戲。
對這新聞很有印象..因為當時看到的專訪應該是在軟體世界上看到的(記得做訪問的記者好像ultima online剛出來還能拿到測試用帳號感覺很神)但是當時看到專訪也嚇到想說德軍總部不是約翰羅馬洛或是卡馬克做的??然後那個宇宙英雄我有買(放學跑去台中電子街買的)哈哈哈最後最後…GOOGLE了一下相關新聞這位林sir是不是在弄啥快刀比對軟體什麼的??
林先生沒有繼續做遊戲,在遊戲界招搖撞騙後我就沒繼續關注他了 (笑)
嘿,我玩過這個,大概是Doom2破關以後一時之間沒有新FPS玩的時候的事。
當時依稀好像有聽同學傳說作者做過Wolfenstein 3D和Doom,最強國產FPS之類…你知道的,那時代網路也沒普及,小學生間的乳摩傳來傳去大家都好像當成真的又當成甚麼都市傳說…總之玩下去實在有夠靠杯難的,而且走路還會抖抖抖,沒兩下眼睛就受不了,寧可回去打IDDQD然後跟Doomguy玩。
這位電玩小子(現在是中年了)目前在做教育類的軟體,兩年前我有在那邊做了1個月,他產品讓人有一些移花接木的感覺…我知道他有這些歷史事蹟後,馬上就自請離職了,離職那晚他仍然在跟我吹噓這些故事…
[搖滾少林之七俠五義] 這款遊戲我倒是有買,那時只要是FPS的遊戲幾乎都會買來試試看。只是實在是爛到玩不下去就是了。
後來台灣的區格以及後續的次方也是要搞自己的 3D 引擎,結果燒了一億台幣,[天諭] 跟 [導火線] 兩套遊戲也沒有燒出半支菸來…20 世紀的正 3D 遊戲感覺上是個天才領軍的時代,台灣公司在20世紀跨進正3D遊戲領域的好像是全軍覆沒。
次方基本上是區格切割出來的。
刺客信條的那個其實是2D的JAVAGAME
http://www.chuapp.com/2015/05/05/154679.html
我知道,
但是我相信該遊戲的官方在宣傳的時候是希望玩家以為是另外那個比較有名的 (笑)
話說,那隻Final Fight ex是堪稱黑歷史的糞作,由SF EX(3D版街霸)的引擎套上Final Fight的角色的對戰格鬥遊戲,而不是Final Fight本來的橫捲動作形式,唯一可以說得上的就是故事模式裡面交待了明明是三位主角之一的Cody成了罪犯坐牢,女友跑路的下場…這設定好歹有收入正史裡面,所以後來的作品Cody都是逃獄出來的……
不管 Final Fight EX 是神作還是糞作
它都絕對不等於街霸/快打旋風/Street Fighter (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