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狐的遊戲生涯,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都是在擔任研發團隊的領導人。除了帶領研發團隊開發遊戲,與營運行銷團隊討論如何推廣和營運遊戲之外,管理研發團隊成員也是工作的一部份。而面談新人、決定是否要招募這位應徵者成為團隊的一份子,自然也是銀狐經常要負責的工作之一。
【為什麼附圖要放張大象呢?就讓大家想一想吧 (笑) 】
在面試的時候,如果這位應徵者有在其他遊戲公司工作過的經歷,而銀狐又剛好和那間公司的某些人有些私交的話,那麼銀狐通常會在面試前做一些資歷查核(Reference Check)。這個資歷查核的過程,主要是針對這位應徵者在那間公司曾經做過負責過那些工作,以及他的長官、同事們對他的評語。評語的部份其實只是做參考,銀狐真正最想要知道的,就是這位應徵者實際負責過什麼樣的工作。
為什麼銀狐會這麼在乎這件事,其實是因為長久以來遇到過很多在個人資歷中灌水或是放大自己功勞的人。因為在遊戲開發中,有些工作的重要性比較高;而有些工作的重要性相對來說沒有那麼高。所以同樣是在這款遊戲的開發團隊中工作過的人,瞭解他實際在這款遊戲中負責的工作,比較能夠分辨他真正的能力。
一款非常成功、成績很好的遊戲,如果在它的開發團隊中只是負責一些相對來說不是那麼重要的工作,或者只是沾個醬油,那麼這個人就算在他的經歷中列入了這款遊戲,銀狐也不覺得對他有任何加分的效果。所以,瞭解他實際在經資歷中負責的工作,才能在面試時多詢問一些相關的狀況,並且藉由對談的過程來瞭解這個人真正的實力。
舉個例子來說:
在銀狐個人的經歷之中,有一項是擔任《天外 Online》這款線上遊戲的製作人。但是在這個經歷上所不會顯示的,是銀狐其實是這款遊戲的第四任製作人。所以,如果銀狐不說(當然銀狐常說啦)別人也沒有問的話,這件事可能沒什麼人知道,通常在面試者的履歷上也不會刻意寫出來。
但如果面試銀狐的人知道這件事,就可以詢問銀狐為什麼這款遊戲換了這麼多任製作人,在銀狐接手這款遊戲的前後各發生了什麼事,然後在銀狐接手了這款遊戲之後,做了那些事,這款遊戲接下來的成績有如何的改變。因為事前得知銀狐是第四任製作人,就可以詢問這些相關的話題,然後從中來分析和判斷銀狐做的是好是壞。
來看看下個例子:
某間公司要應徵一位手機遊戲的營運總監,結果來了一位資歷上寫著曾經擔任過某款年營收超過十億的手機遊戲的面試者。如果單從資歷上來看,這位面試者之前負責的那款手機遊戲的確有著相當不錯的營收成績,就算裡面有很高的成份是遊戲研發本身就做得好,營運的成績能這麼不錯,應該也不會差到那裡去。
但是仔細查一下,就會發現時間兜不起來。那款手機遊戲是2013年1月就推出的,而這位營運總監卻是2014年6月才到那間公司的。換句話說,在這位營運總監到那間公司的一年半前那款手機遊戲就已經上市了。再比對了一下那款遊戲上市之後的成績,把每個月的營業線圖拉出來比對一下,就會發現早在這位面試者到那間公司之前遊戲的營運成績就已經很好了,而他到了那間公司之後遊戲成績也沒有更出色的表現,所以可以分析出他這個資歷只是沾光。
所以,如果您負責面試這位應徵者,那麼您就可以問問這位應徵者他在擔任這份工作之後,實際上做了那些營運的操作,而他這些操作對於那款遊戲的營收有什麼樣的影響。透過這個問答的過程,來分析這位應徵者是真的有本事,還是只想靠那款遊戲和他無關的成績來混個工作。這樣就不會因為只看到那款遊戲的驚人成績,而誤用了一個可能一點本事都沒有的營運總監。
實務上,銀狐曾經遇到過不少吹牛灌水的面試者。像是只是某款研發團隊中的一位企劃,然後來面試的時候說自己是主企劃;或是其實根本不在那款遊戲的研發團隊中,只是有稍微的支援一下,就說自己是那款遊戲的主要開發人員的狀況。更離譜的,就是雖然是同一間公司的員工,但是根本就不在那個研發團隊,結果還把其他團隊開發的遊戲當作是自己的作品這樣的案例。所以只要有做資歷查核,就可以把這些灌水吹牛的資歷給挖出來。
當然,銀狐也不是說這些會灌水吹牛的人都是沒本事,或許他們其實是有能力的,只不過沒有適當的舞台讓他們發揮而已。只不過當一個人習慣把不是自己的功勞當作是自己的功勞來吹捧自己的時候,這樣的人在研發團隊中就很容易出現搶功和卸責的行為。所以在銀狐以往的面試經驗裡,只要是被銀狐發現有這樣行為的人,通常銀狐都會選擇不錄用。
現在銀狐已經很少面試人,不過還是常聽到有些朋友傳來一些好笑的面試經過。像是這種灌水、吹牛的應徵者到現在也還常常可以遇到。或許,對這些習慣灌水吹牛的應徵者,他們都認為『謊話說一百遍就會變成真的』吧(笑)
銀狐 Silver Fox。一個在遊戲業打滾30年的老頭,現在則是半退休狀態的說書人。有空喜歡玩玩遊戲,談談遊戲產業的事。喜歡出國旅遊,四處吃吃美食增加體重和膽固醇,當當兼職的遊戲顧問、做遊戲的評測,玩一玩自己有興趣的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