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mes Workshop與眾不同的IP授權策略


前幾天看到iOS/Android上架了《Warhammer Quest: Silver Tower》這款戰鎚授權的遊戲,就忍不住下載來試玩看看。遊戲的表現真的很差,但是試玩後發現這遊戲的表現不是普通的差。查了一下資料,發現這款遊戲的成績真的很不理想,所以應該不是銀狐個人對它的偏見,它真的在市場上沒有獲得玩家的認同。

【遊戲表現非常差的《Warhammer Quest: Silver Tower》遊戲】

銀狐的印象中,好像前一陣子也有一款掛著《戰鎚》招牌的遊戲,而那款的表現也不太好。好奇的搜尋了一下,才發現在iOS App Store以及Androud Google Play 上都有著『一狗票』獲得授權的遊戲作品。而且可怕的是這其中有許多的評價看起來都不太好,都是那種下載玩一次就想要移除的遊戲。身為遊戲業的一份子,也曾經負責過IP授權的改編遊戲,讓銀狐對這個狀況非常的好奇,所以就花了點時間去瞭解這其中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名詞解釋:IP,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縮寫,翻譯成中文的意思就是智慧財產。在遊戲的這個領域裡,會看到很多從動畫、漫畫或是電影小說等等授權IP來開發成遊戲的作品。同樣的,如果一款原創的遊戲本身夠熱門,也可以形成IP反向授權給電影、電視、小說、漫畫等等。以台灣來說,遊戲公司創造出來最知名的IP就是大宇資訓的《軒轅劍》與《仙劍》這雙劍系列。

【在 Google Play 搜尋 Warhammer 會出現一堆遊戲】

銀狐以往接觸過的IP擁有者,大多數對於授權IP給遊戲公司都非常的嚴謹。除了對於實際完成作品的品質有要求外,很多授權IP的廠商對於宣傳、行銷各個部份都很有意見。對這些授權IP的廠商來說,他們都很擔心授權製作出來的遊戲表現不好傷到它們的IP。但是這些在 Games Workshop(戰鎚等IP版權擁有公司)的身上,我們似乎看不到這樣的態度。

在網路上搜尋了一陣子相關的資料之後,在一名叫《Extra Credits》的Youtube頻道裡找到了關於Games Workshop這種IP授權方式的分析。

傳統常見的IP授權方式

傳統我們常見的IP授權方式,這些IP的擁有者為了避免對於自家IP的損傷,對於合作者都會做相當嚴格的挑選。當然,如果是較知名、人氣高的作品,要取得這些IP來製作遊戲,遊戲公司通常也要付出相當的代價。有時候某些IP的授權甚至有獨佔性,因此當授權給一間遊戲公司開發遊戲後,其他的遊戲公司就無法取得這個IP的授權。

其實早期Games Workshop的IP授權也都是採取這樣的方式。最早它們選擇的合作夥伴,是以策略遊戲聞名的SSI以及Mindscape為主,在這兩間遊戲公司結束營業後,它們又選擇了THQ作為合作夥伴,持續授權IP給THQ開發相關的遊戲。這些遊戲的開發成本不低,其中有幾款也有不錯的成績。

Games Workshop現在採用的IP授權方式

不過,Games Workshop這種精英式的授權方式,也隨著THQ在2012年宣佈破產進入重整後告一段落。而授權給EA,由Mythic Entertainment開發的《戰鎚Online(Warhammer Online: Age of Reckoning)》結束營運後,突然之間Games Workshop的授權開發遊戲的業務就突然出現了真空的況狀。

而就在這個時期,Games Workshop開始採取完全不同的IP授權策略。原本精挑細選,找主力大廠授權開發大型遊戲的策略,轉型為找一堆中小型的遊戲開發商,以較低廉的授權價格,將手中的IP授權給這些開發商來開發遊戲。也正好在這時期,移動平台開始興起,也因此出現了許許多多在iOS/Android上的Games Workshop IP授權遊戲。

在這個階段,Games Workshop的授權方式也不再像早期那種『統包』或是『獨佔』的授權,它們將手中的IP切割成很多塊,讓這些中小型的公司來開發各種不同類型的遊戲。而Games Workshop要的,是借由這些遊戲讓更多的人認識它們手中的這些IP,然後期待這些新玩家來購買Games Workshop的主要商品(也就是桌遊及相關商品)。

就以金庸小說來舉例好了,這個時期的授權方式,就不再是以一部部的小說來進行授權,而是針對小說的某一段、某個人物或是某個組織來進行授權。像是把神鵰俠侶裡的周伯通這個角色獨立授權,讓遊戲開發商去開發一款以他為主角的遊戲,或是把倚天屠龍記裡的魔教四大天王授權給遊戲公司,讓遊戲公司開發以這四個人為主的遊戲。

那麼,Games Workshop這招成功了嗎

採用這樣的授權方式之後,市場上掛著Games Workshop授權的遊戲突然間變得很多。在這其中,當然有許多粗製濫造品質不好的遊戲;但也還是出現了一些水準不錯,讓玩家覺得遊戲性不錯的遊戲。而那些不好的遊戲,似乎並沒有對Games Workshop造成什麼養的損傷。從這個授權策略開始後,我們可以看到Games Workshop的獲利成長,然後公司的股價也逐年攀升,近期更是達到有史以來的最高價。

【Games Workshop 的股價從那之後一路攀升】

忘記是在什麼地方曾經看過關於IP經營的討論。當時的主講者曾經說過,IP的養成除了要保護它的價格,適時的讓它出來透氣,讓新一代的消費者認識它也是很重要的。還記得《精靈寶可夢Go(Pokemon Go)》推出後,因為它拓展了接觸到寶可夢這個IP的玩家範圍,讓後接在其它平台上推出的商品也創造出高於以往的銷售成績。

而Games Workshop的這個策略,透過目前最普及的移動平台讓它們旗下的IP接觸到許多原本沒有接觸過桌遊的玩家認識了它們的IP。在提起了這些新的一群消費者的興趣之後,他們只要有少數的比例願意轉向桌遊,那麼就可以為Games Workshop帶來獲利。當然,Games Workshop會選擇這麼做,是因為它們選擇了堅守本業,將授權遊戲視為宣傳的一部份。

從這個結果來看,某些常把IP緊緊握在手中捨不得授權,導致這些IP逐漸變得沒什麼人知道,它的價值也在時光流逝下隨著消失。Games Workshop這樣的作法雖然不是正常的作法,不過也有某些參考的價值呢。

本文首發於 4Gamers專題:Games Workshop與眾不同的IP授權策略


您可以在這裡留下你對這篇文章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