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遊戲(Cloud Gaming)並不是一個新名詞,早在2010年的E3展時,就有遊戲公司開始宣傳相關的技術,並且開始有遊戲廠商陸陸續續推出相關的服務。像是OnLive、Gaikai等等公司,都是早在那個年代就出現在這個領域的遊戲公司。
不過,受限於當時的硬體技術以及網路頻寬等等的問題,雲遊戲的服務推動得並不順利,上面說的OnLive、Gaikai那兩間公司也陸續被SCE(Sony Computer Entertainment)收購,SCE使用它們的技術,建構了屬於Play Station自家的雲遊戲服務,也就是Play Station Now。
在這之後,雲遊戲這個名詞雖然還是不時有人提起,也有廠商在提供相關的服務,不過整體的熱度下降了許多。而這樣的狀況,直到2018年微軟宣佈即將推出名叫Project xCloud(現在已經整合到Xbox Game Pass Ultimate中)的服務,以及2019年Google的Stadia雲遊戲服務,再加上2020年Amazon的Luna,以及nVIDIA的GeForce Now,讓雲遊戲再次成為熱門話題。
【nVIDIA/Microsoft/Google/Amazon 四間大廠的雲遊戲戰國時代】
除了以上的四間大廠之外,Sony旗下的PlayStation Now(簡稱PS Now)也是雲遊戲服務。只不過目前這個服務主要提供的是舊主機時代的遊戲,而且也比較偏向Play Station自家服務的一環,所以沒將它列在一起。
雲遊戲是什麼
所謂的雲遊戲,指的是遊戲的執行不再是放在玩家端,而是在雲端的伺服器來執行遊戲。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以往我們玩電腦遊戲的時候,需要自己擁有一台個人電腦。而想要玩一些畫面比較漂亮的遊戲時,如果個人使用的電腦不夠力,那麼不是無法執行那款遊戲,不然就是雖然可以執行但是無法讓遊戲的效果完全的展現。
而雲遊戲的特色,就是只要玩家有足夠的頻寬,網路的速度也夠快,那麼就算使用的是再差的硬體設備,因為遊戲的執行與運算都是放在雲端,因此一樣可以享受到完整遊戲的效果。簡單的說,就是玩家不再需要為了玩更新的遊戲而不斷的提升自己的硬體設備。
而雲遊戲的另一個賣點,就是號稱可以跨越設備的限制。在技術可行的狀況下,遊戲在雲端執行後,玩家理論上使用什麼樣的設備都可以遊戲。用比較簡單的舉例來說好了,原本我們想玩遊樂器上獨佔的遊戲,就一定要購買遊樂器。但如果今天那款遊戲有上架雲遊戲,那麼就算是我們使用個人電腦(手機、平板、甚至電視盒),都可以透過網路來遊玩那款遊戲。
當然,上面的說法只是舉例,實際上運遊戲一直都有很多需要克服的問題。像是上面文章中提到的OnLive、Gaikai,當時受限於網路頻寬不足,所以某些類型的遊戲在實際玩起來的效果不夠流暢。而現在的這些業者,則是在上架iOS App的過程中被Apple刁難,所以目前這些公司只能改採瀏覽器這條路來讓iOS的使用者也能使用它們的服務。
用最簡單的說法,你可以視雲遊戲為類似Netflix、Disney+這一類的網路串流服務,只不過雲遊戲上提供串流的是遊戲而不是影片。之前在Netflix上有部名叫《黑鏡:潘達斯奈基(Black Mirror: Bandersnatch)的影片,影片會依據觀眾在觀看過程中的選擇而有著不同的結局。而雲遊戲的狀況就類似這樣,只不過互動更多更頻繁而已。
銀狐個人比較看好微軟的雲遊戲服務
雖然上面文章列了四大廠的雲遊戲,不過身在台灣的我們其實並沒有辦法全部接觸到。微軟的雲遊戲以及Google Stadia,目前台灣還不在它的服務範圍地區之內。同樣的,2020年11月上線的Amazon Luna,目前更是只有美國地區可以使用,美國以外的地區還不知道什麼時候會陸續開放。
【Amazon 的 Luna 雲遊戲目前只有服務美國地區】
就讓我們先把台灣能不能使用到它的服務這一點先放到一邊吧。假設這四大廠的雲遊戲服務我們都能使用,那麼該挑那一個呢?(也許有人說「只有小孩子才做選擇,我全都要。」)不過現實的狀況是這些雲遊戲的服務都是需要支付費用的,所以理論上我們不太可能全部都使用,一定是從其中挑選最適合或是最喜歡的一間。
首先,銀狐個人會把GeForce Now先剔除。雖然說目前nVIDIA的GeForce Now和台灣大哥大有合作,是目前這四大雲遊戲中少數台灣可以使用到的雲遊戲服務。不過,GeForce Now的經營模式並沒有包含遊戲,使用者必須在其他的管道購買遊戲,然後將購買的資料串上,才能夠在GeForce Now上遊戲。
【和台灣大哥大合作的 GeForce Now 有免費的方案大家可以試試】
就以近期熱門的《電馭叛客2077》這款遊戲來說,雖然說也號稱可以在GeForce Now上玩,但是玩家必需自己購買(例如在Steam上)這款遊戲,然後在GeForce Now選擇要玩這款遊戲時,它會去連結您的Steam帳號,確認您的確有購買遊戲,接著才能夠在GeForce Now上遊戲。
至於另外三間,銀狐比較看好微軟已經整合到Xbox Game Pass的Project xCloud。Google和Amazon這兩間公司雖然在雲端服務上不比微軟差,不過這兩間公司感覺起來都沒有把遊戲當作它們的主業,所以銀狐個人覺得它們的雲遊戲服務是隨時都有可能會被割捨和放棄的。
挑選雲遊戲的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它的上面能玩到那些遊戲。就像我們選擇要訂閱那個串流影音服務一樣,通常是看那個服務上有我們想看的影片。雲遊戲也是一樣,那個雲遊戲平台有較多獨家、我們想玩的遊戲時,選擇它的機會就比較大。從這個角度來看,已經在遊戲圈耕耘許多年,旗下也有許多遊戲工作室(前一陣子還買了Bethesda)的微軟,在這方面也強一些。
之前銀狐寫過一篇『從Xbox Games Showcase推測微軟的Xbox規劃』在那時銀狐就認為微軟在走一條完全不同的路。目前的Xbox Game Pass雖然還是以下載的方式在讓玩家遊玩遊戲,不過它的費率政策及相關的配套,看得出來微軟後續的規劃是將這做成一整套的服務。只要未來那一天環境許可時,完全變成串流模式也是可行的。
【在 Xbox Game Pass 上可以訂閱或購買來遊玩遊戲】
以目前Xbox Game Pass來看,它提供了單一費用可以遊玩上面所有遊戲的這個我們習慣的串流服務的收費方式。然後它也整合了商店,讓玩家可以直接購買遊戲。這樣對於喜歡的遊戲,玩家可以單獨購買,就算到時候訂閱服務到期也可以繼續遊戲已經購買的遊戲,整個系統算是比較完善。
一點妄想
在銀狐個人的幻想中,如果有天Xbox Game Pass已經完全轉型成服務的話,其實它不只可以在電腦、手機、平板以及Xbox遊戲主機上提供服務,若是微軟和Sony願意握手言和的話,其實在Sony的Play Station遊戲主機上面也提供Xbox Game Pass的服務,似乎也是相當不錯的一種選擇呢 (笑)
本文首發於 4Gamers:「雲遊戲」Cloud Gaming戰國時代來臨
發佈時略有修改,這篇是原始的稿件。
銀狐 Silver Fox。一個在遊戲業打滾30年的老頭,現在則是半退休狀態的說書人。有空喜歡玩玩遊戲,談談遊戲產業的事。喜歡出國旅遊,四處吃吃美食增加體重和膽固醇,當當兼職的遊戲顧問、做遊戲的評測,玩一玩自己有興趣的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