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款《Defender of the Crown》是1986年由Cinemaware這間遊戲公司在Commodore Amiga這台電腦上推出的遊戲,也是該公司成立後推出的第一款遊戲。在這款遊戲出現之前,電腦遊戲受限於當時電腦硬體的規格,遊戲的畫面表現大多比較陽春。但是這款遊戲的出現,採用了類似電影般的表現,將電腦遊戲的畫面表現帶往新的紀元。
筆者註:在《Defender of the Crown》這款遊戲推出的1986年那時,台灣還在盜版遊戲的年代,當時市場上有幾間不同公司推出的盜版。其中精訊電腦推出的版本譯名為《保皇騎士》,而智冠科技推出的版本譯名則是《戰國英雄》。在以下的文章中,將統一使用《保皇騎士》來稱呼這款遊戲。
這款《保皇騎士》的Commodore Amiga版本推出後市場反應相當不錯,於是Cinemaware在1987年將這款遊戲移植到Commodore 64、Atari ST、PC以及蘋果的Macintosh電腦上。這些移植到各個平台的版本得到的迴響也相當不錯,所以後續又持續的移植到更多不同的平台,就連俗稱任天堂紅白機的歐美版Nintendo Entertainment System上也都看得到移植的版本。
當時的PC,畫面和音樂音效的硬體規格相較於Commodore Amiga電腦要差了一截,所以移植到PC的版本無法完全展現出在原始Commodore Amiga上的效果。不過就算這樣,這個PC版本的遊戲畫面表現,都遠遠超過同一個時代其他遊戲公司推出的遊戲。筆者個人當初最早接觸到的版本也是PC版,後來則是在精訊電腦的辦公室看到了Commodore Amiga版本的畫面,才發現到兩者的差異有多大。
PC版的畫面和原始的Commodore Amiga版差異有多少呢,單就畫面同時能夠顯示的顏色數量就有著很大的差異。當時的PC最好的顯示卡是EGA,它在彩色的螢幕上最多可以同時顯示16種顏色。如果是次一級的CGA顯示卡,就只能剩下4種顏色了。更不要說當時的PC使用者有很大多數都還在使用綠色或是褐色的單色顯示器。所以在這樣的狀況下,PC版的畫面表現自然遠遠不及Commodore Amiga版。
這款《保皇騎士》的遊戲場景,是在中世紀時期的英格蘭,在當時的國王去世後,英格蘭陷入了戰亂。玩家所扮演的角色,是薩克遜的一名領主,除了要面對其他領主的競爭之外,還有著外敵諾曼人的入侵。平定整個英格蘭大陸,找到屬於國王的王冠,成為英格蘭國王是這款遊戲的最終目的。
遊戲開始時玩家可以從Wilfred of Ivanhoe、Cedric of Rotherwood、Geoffrey Longsword以及Wolfric the Wild四位角色中選擇。角色則有領導力(Leadership)、馬上槍術(Jousting)以及劍術(Swordplay)這三項能力的差異。由於遊戲中劍術的這項能力對遊戲的影響較大,因此大多數的攻略都會建議玩家開始玩的時候選擇劍術能力最強的Geoffrey Longsword。
當玩家選擇了要扮演的角色之後就會進入遊戲,此時就會看到英格蘭的地圖。遊戲的核心玩法是款策略遊戲,然後搭配著幾種不同的小遊戲。這款《保皇騎士》的策略成份其實並沒有有多高,遊戲中的資源也很單純,就只有單純的金錢。而且金錢的來源也很單純,就是根據每一塊佔領土地的價值來獲得。
從現在的角度來看,會覺得這樣的設計有點太過於簡單。不過想想這可是三十五年前的遊戲,那個時候電腦上還很少見到這類遊戲,所以設計者會採用比較簡單的設計並不意外。也因為遊戲中唯一的資源~金錢是來自於領土,因此遊戲的初期盡快的佔領越多的領土、佔領每個回合可以產出更多金錢的領土,就成為遊戲勝利的唯一選擇。
根據設計者後來接受媒體採訪時所提到,這款遊戲的策略部份其實是參考了《RISK》這款紙上遊戲(中文譯名為戰國風雲,是一款相當經典而且非常有名的紙上遊戲)。而《RISK》的玩法相較於《保皇騎士》來說要更為精簡。所以受到它啟發所設計出來的《保皇騎士》在策略面上自然也維持著相同的風格。
在這款遊戲中並沒有太多內政建設的動作,玩家獲得金錢之後最主要做的事就是用來建軍。遊戲中的部隊有士兵、騎士以及投石器這三種部隊可以購買。騎士在野戰時戰力不錯,不過攻入城內或是防守城堡還是要靠士兵,而投石器可以在攻城前削弱敵人的兵力。而當你佔領了新的領土時,建設新的城堡可以讓領土為你提供基本的保護力。
每當玩家攻下一塊新的領土,除了可以建設城堡來提供這塊領土基本的保護力之外,最重要的就是留下防禦的兵力來確保這塊領土不會被其他人搶走。所以,隨著玩家擁有的領土數量越來越多,兵力的需求也會越來越大。辛苦爭奪來的領土會在下個回合提供金錢,所以能夠持續的佔領這些領土,就可以持續的獲得金錢。遊戲開始時地圖上其他的勢力也會往他們週邊的領土擴張,當和其他勢力的領土接觸後,就有可能會發生戰爭。
每個回合玩家可以從購買部隊、發動騎馬對決、調動部隊發動攻擊、或是對其他城堡發動夜襲這些指令中選擇一個來執行。正如筆者前面有提到的,在這款遊戲中『有土斯有財』,建立部隊需要的是大量的資金,而資金的來源則是領土。因此初期如何快速的佔領價值比較高的領土是非常重要的。而在部隊人數較少的時候,尋求雪伍德森林羅賓漢的協助會是不錯的方法。
在進入戰爭狀況後,你可以看到是其他的薩克遜勢力或是諾曼人和你進入戰鬥,這時你就可以依據遊戲提示你的雙方兵力狀況,來決定接下來要採取什麼樣的作戰方式。在戰鬥的時候,如果雙方的軍力差不多時,那麼角色的領導力就會發揮很大的作用。依據您選擇的作戰方式,不同種類的部隊則會有不同的效果。如果發現敵方的軍力遠遠大於我方,勝算不大的時候,選擇撤退保持實力也是一種方法。
前面筆者有說到,這款《保皇騎士》除了策略遊戲之外,還結合了幾種小遊戲。像是發動騎馬對決、使用投石器進行攻城、以及和敵人戰鬥或是夜襲其他城堡時的戰鬥,這些部份都被做成動作遊戲。而且玩家在動作遊戲中的表現,會影響到這些事件的結果。為什麼筆者會說建議初次接觸本遊戲的玩家選擇Geoffrey Longsword呢,自然就是因為劍術影響了戰鬥和夜襲。
而《保皇騎士》這款遊戲會在那個年代一砲而紅,也正是因為這款遊戲在這幾個小遊戲的部份畫面表現超越大多數的遊戲。雖然這款遊戲是策略遊戲,不過這些小遊戲的部份在視覺表現上完全不輸給其他的動作遊戲,甚至還有著比動作遊戲還要華麗的畫面表現與音樂音效。相信那個年代大多數的玩家,在第一次看到遊戲中的騎馬對決畫面時都會留下很深的印象。
遊戲中還有一個有趣的設計,那就是拯救公主。隨著遊戲的進展,有時系統會跳出訊息告訴你公主被諾曼人抓走了,然後問你是否願意去拯救公主。如果你選擇願意,那麼就會進入夜襲的畫面,然後在面對強度更高的敵人,成功的打敗遭遇的敵方士兵之後,就會在城堡內見到被抓走的公主。
有趣的是遊戲似乎繪製了好幾位不同長相的公主,所以當時在玩這款遊戲的時候玩家都很好奇自己會救到那一位。當時筆者還曾經胡思亂想過,不知道會不會冒出一位長相很抱歉的公主,如果真的遇到了這位醜公主,大家是否會後悔去拯救公主呢。在救到公主之後,會有一段羅曼蒂克的畫面,公主會為了感謝你的拯救決定成為你的妻子。
在1986年這個年代,電腦上雖然也有其他的策略遊戲,不過大多數的遊戲畫面的表現都還像是紙上遊戲那樣,沒有太過華麗的畫面。《保皇騎士》這款遊戲很成功的用類似電影畫面的表現方式,營造出和其他遊戲完全不同的風貌。現今的策略玩家接觸到這款遊戲,可能會覺得遊戲的深度不夠、策略性也不算太高。
不過在那個年代,這款遊戲的表現已經非常讓人驚豔,也讓Cinemaware這間公司立刻站穩了腳步,後續又推出了許多的遊戲,成為那個年代一間相當知名的遊戲公司。可惜的是,這樣的榮景並沒有維持多久,隨著1991年Cinemaware宣佈破產,這間公司以及它們的作品就這樣漸漸的在市場上消失。雖然後續有其它公司接手,《保皇騎士》也被重製過,不過都再也沒有能夠重現當年的榮光。
筆者註:以上遊戲畫面都是Amiga版本的畫面。當時的PC只有CGA/EGA的版本,畫面比起Amiga版本要差了許多。
(本文刊登於 舊遊戲時代 No.21)
銀狐 Silver Fox。一個在遊戲業打滾30年的老頭,現在則是半退休狀態的說書人。有空喜歡玩玩遊戲,談談遊戲產業的事。喜歡出國旅遊,四處吃吃美食增加體重和膽固醇,當當兼職的遊戲顧問、做遊戲的評測,玩一玩自己有興趣的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