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款遊戲《塔莫崙戰士(Legacy of the Ancients)》是由Quest Software製作、Electronic Arts於1987年發行的一款角色扮演遊戲。遊戲中玩家扮演一位生活在塔莫崙(Tarmalon)大陸的平凡農夫,因為某一天在野外遇到了一位即將垂死的人,從他的手中取得了一個卷軸以及黃金手鐲,然後就這樣的踏上了奇妙的旅程。
關於塔莫崙戰士(Legacy of the Ancients)的譯名
筆者註:這款遊戲推出的時候,台灣並沒有合法授權的代理版本,因此市場上幾間不同的遊戲公司分別推出了各自的版本。精訊資訊的版本用遊戲中所在的大陸取了《塔莫崙戰士》的這個譯名,而智冠科技軟體世界的版本則是依據遊戲的英文名稱,取了《遠古的傳說》的譯名。由於筆者當年玩的是精訊資訊的版本,所以以下的文章使用《塔莫崙戰士》來稱呼這款遊戲。
而玩家在進入遊戲後,會發現自己的面前會出現一棟神秘的銀河博物館。這時玩家會瞭解到由於他獲得了卷軸以及黃金手鐲,讓他接下了一個重要的任務。手中的魔法卷軸,有著強大的魔法力量,這力量比起大陸上法力最強大的巫師還要強。也因為這個卷軸有著強大了法力,因此也成為許多人爭奪的目標。謀殺、偷竊、各種血腥的事件圍繞著這魔法卷軸而生。
當玩家踏入銀河博物館之後,會發現博物館裡有許多的展示櫃,和這些展示櫃互動會傳送到各種地方。不過要想與這些展示櫃互動,玩家需要在冒險中取得對應的物品。而這些物品有些會在戰鬥中取得,有些則是隱藏在塔莫崙大陸上的某些地下城中。因此,為了要找出這些物品,玩家必須在塔莫崙大陸上探索許多的地點,取得這些物品,才能解開相對的謎。
這款《塔莫崙戰士》的遊戲畫面由兩種模式組成,玩家在地圖、城鎮移動的時候,遊戲採用的是俯視的2D畫面;不過當玩家進入博物館以及地下城時,就會切換成3D迷宮的顯示模式。這樣的混合兩種顯示模式的遊戲,在那個年代很常見,像是知名的《創世紀(Ultima)》以及模仿它的《魔界神兵(Questron)》都是採用這樣的模式。
事實上,這款《塔莫崙戰士》的開發公司Quest Software其實就是《魔界神兵》的作者成立的公司,而成立公司之後首款作品就是《塔莫崙戰士》。不過《塔莫崙戰士》並沒有交給原本發行《魔界神兵》的SSI(Strategic Simulations, Inc.),而是交給當年在遊戲發行業務上勢力更大的Electronic Arts。
或許也因為《塔莫崙戰士》與《魔界神兵》是同一個作者開發的遊戲,所以兩者之間有相當多類似的地方。如果是曾經玩過《魔界神兵》的玩家,相信會對《塔莫崙戰士》裡的各項設定以及操作有著莫名的熟悉感。兩款遊戲雖然非常類似,不過在畫面的表現上《塔莫崙戰士》可是有著相當大的進步,特別是博物館與地下城的3D迷宮不再是用線條來表現,而是有著漂亮的圖片來表現。
《塔莫崙戰士》推出的那個時期,差不多是個人電腦正處於Apple II以及PC的交接期。不過那個年代PC的硬體規模其實並不太適合玩遊戲,特別是在畫面的顯示模式上,比起Apple II玩家可以接電視享受彩色的畫面,大多數人的PC還都只有單色的螢幕。而這款《塔莫崙戰士》在PC版本的彩色畫面很明顯的比起Apple II與Commodore 64要差了許多。
雖然說《塔莫崙戰士》是款角色扮演遊戲,而且玩起來也的確很像大多數的角色扮演遊戲。不過在這款遊戲中有一個很大的不同,那就是遊戲中並沒有經驗值的設計,所以玩家角色等級的成長,不是透過不斷的打倒怪物獲取經驗值升級。而是採用了玩家必須要通過遊戲中的任務,等級才會獲得提升的模式。這樣的作法,導致這遊戲無法靠努力練功來提升人物的等級,因此若是遇到敵人太強打不過的狀況時,玩家的進度就會被卡住。
好在這款《塔莫崙戰士》的難度並不算太高,而且遊戲的規模和當年其他同類型的遊戲相比也稍微小一點,因此算是個較為休閒的角色扮演遊戲。當玩家在遊戲中因為難度而卡關時,記得前往銀河博物館,看看有沒有那個原本無法進入的展示櫃突然可以進入了,然後透過完成展示櫃的任務,角色的等級就會獲得提升,說不定原本卡關的地方就可以輕鬆的通過。
由於遊戲的許多設計都是延續自《魔界神兵》,因此在《塔莫崙戰士》這款遊戲中,玩家操作的角色也只有一位。在那個年代許多的角色扮演遊戲已經紛紛引進TRPG的各種種族、職業,讓玩家透過自己組織冒險小隊的方式來豐富遊戲的內容、增加遊戲中戰鬥的趣味時。《塔莫崙戰士》因為玩家的隊伍成員只有一人,所以戰鬥的過程就變得相對單純許多。
從某個角度來說這樣的作法可以簡化遊戲的難度,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樣作遊戲中的戰鬥變化就顯得比較少,少了運用不同職業的特色來挑戰的樂趣。而同樣的問題在這位作者接下來的遊戲《黑銀傳說(Legend of Blacksilver)》以及《魔界神兵 2(Questron 2)》中都有著同樣的狀況。不確定是不是作者並不擅長做種族與職業的平衡,所以才做了這樣的設計。
在《塔莫崙戰士》推出後,獲得的評價大約是中上。作者接著又製作了續集《黑銀傳說》,不過這一次卻交給Epyx發行,沒有繼續和Electronic Arts合作。結果Epyx發生財務問題,《黑銀傳說》在沒有足夠的宣傳下,銷售的成績非常的不理想。而作者後來製作了《魔界神兵 2》又回頭找SSI合作,這款遊戲也沒有什麼進步,所以不管是銷售成績和評價也都不是很理想,在這之後這位作者就沒有繼續推出遊戲了。
( 本文刊登於 舊遊戲時代 No.23 )
備註:筆者之前也在舊遊戲時代上寫過《魔界神兵系列(Questron Series)》的遊戲評析。如果您有興趣看看這位作者其他作品的評價,歡迎一併看看那篇文章。
銀狐 Silver Fox。一個在遊戲業打滾30年的老頭,現在則是半退休狀態的說書人。有空喜歡玩玩遊戲,談談遊戲產業的事。喜歡出國旅遊,四處吃吃美食增加體重和膽固醇,當當兼職的遊戲顧問、做遊戲的評測,玩一玩自己有興趣的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