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antic 會成為 1 片歌手(One Hit Wonder)嗎


有個一片歌手(One Hit Wonder)的名詞,用來形容那種只出過一首曲子然後就在市場上消失的歌手。這個名詞套用到遊戲這個行業上,用來形容推出第一款遊戲獲得不錯成績,但是接下來再也沒有推出其他成功作品的遊戲公司。

One Hit Wonder

以《精靈寶可夢 Go(Pokemon Go)》聞名的 Niantic 公司近期有則新聞,該公司停掉正在開發中的四款遊戲,同時裁掉 90 名的員工。而 Niantic 執行長 John Hanke 在寄給員工的信中寫著這是在目前這個不穩定的時期,公司為了要面對可能出現的經濟風暴,決定削減各部門成本所做的決定。

相關新聞:Niantic lays off 90 staff members and cancels several projects

所謂一片歌手(One Hit Wonder)

一片歌手這個名詞,是用來形容那種只出過一首曲子然後就在市場上消失的歌手。它的意義很廣泛,歌手消失的原因可能是第一首歌就賣得不好,所以接下來沒有公司願意繼續幫歌手出片;也有的是用來形容這位歌手本來就不是專職的音樂人,來唱歌只是兼職玩票,所以出了一首歌曲之後就沒有繼續。

不過最常拿這個詞來形容的,是那種出道第一首歌曲就爆紅,但是之後再也沒有能夠推出熱門歌曲的人。而這個名詞套用到遊戲這行,則是用來形容那種創業作就爆紅或是有著好的銷售成績,但是從那之後推出的產品再也沒有好成績,最後消失在市場上的那種遊戲公司。

除了《精靈寶可夢 Go》還沒有其他成功產品

而 Niantic 從 Google 集團中獨立出來後的第一款遊戲《精靈寶可夢 Go》就一炮而紅,靠著寶可夢這個來自任天堂的 IP,以及結合了 AR、LBS 技術開發出來的手機遊戲,從 2016 年開始就讓這間公司獲得了相當大的收入。有些不是這款遊戲的玩家,認為《精靈寶可夢 Go》已經過氣,但實際上這款遊戲在每年的移動遊戲收入排行榜上一直都還保持在前幾名。

而在《精靈寶可夢 Go》之後,Niantic 也是很積極的推出了其他的產品想進一步的擴展它們的營收。不過 2017 年和時代華納合作,使用了知名小說《哈利波特》IP 的《哈利波特:巫師聯盟(Harry Potter: Wizards Unite)》於 2019 年推出後成績平平,所以 2022 年的年初已經關機結束營運。

另一款由紙上遊戲改編為 AR 版本的《卡坦:世界探險家(Catan: World Explorers)》,將這個知名的紙上遊戲移植到手機上的遊戲,則是在開放小規模部份地區的測試後反應也很普通,所以在 2021 年的年底也結束了測試並且關閉遊戲伺服器。

至於在 2021年 10 月開放的另一款也是由任天堂知名 IP 改編的《Pikmin Bloom》,雖然目前還持續的有在更新並且有辦一些活動,不過從各項數據來看遊戲的營運成績也很普通。這款遊戲剛開放時銀狐有去試玩過一陣子,也寫了個簡單的測試心得(文章連結)。當時的感覺就是這款遊戲玩起來有點療癒,但是遊戲的營利能力很弱。

至於另一款 2022 年公開的《Peridot》,預計今年內會開放(公開時銀狐寫的文章)。目前看到的遊戲介紹,這款遊戲感覺是款在手機內養寵物,然後帶著寵物在真實的世界探索的遊戲。而這樣的遊戲以往的經驗是核心的營利能力也不會太強,再加上沒有 IP 的加持,恐怕很難有讓人驚奇的成績。

而就目前 Niantic 砍掉了正在開發中的四款遊戲(包含一款《變形金鋼》的遊戲),看樣子是將公司的未來放在《NBA All World》這款取得 NBA 授權的 AR 遊戲。這款遊戲如果有著收集球員的元素存在,它能夠創造獲利的能力應該是比起《Peridot》要強得很多。

NBA All World 官網:https://nbaallworld.com

不過《NBA All World》還沒有正式推出,實際推出的時候是否能夠達到 Niantic 的預期也還不確定,需要持續的觀察。

為什麼 Niantic 的產品持續失敗

從遊戲設計的角度來看,Niantic 的遊戲因為都聚焦在該公司的核心技術 AR 以及 LBS 上,因此好幾款遊戲在玩法上都有點類似。當遊戲的玩法類似時,代表著對於原本有玩過該公司其他產品的玩家就少了新鮮感。就算是《哈利波特:巫師聯盟》這款遊戲使用了知名的 IP,但是遊戲在玩法上的變化不大,所以很難吸引到足夠的玩家。

而 Niantic 的這些遊戲還有一個特色,那就是它們在商城的設計上顯得非常的薄弱。我們知道免費遊戲不能設計成不買商城就玩不下去,但是商城裡販賣的道具若是完全無法引起玩家購買的興趣,那麼這樣的商城有和沒有差不多。雖然說《精靈寶可夢 Go》的商城在遊戲開放初期也同樣的存在感很低,但光是孵蛋器的收入就很可觀。而且靠著有可觀的玩家基礎,就算是付費率和平均付費金額再低,累積起來還是很可觀的。

怎麼看 Niantic 這次砍專案的動作

有實際經營過遊戲的人,對於砍專案這事大多不會陌生。遊戲在開放營運後成績不好,打打算盤覺得沒有轉機越營運只會虧越多,那還不如早早的停掉避免損失繼續擴大。同樣的開發中的遊戲也是一樣,如果內部的評估覺得產品的營利能力不佳,拿出來營運還要花上一大筆的營運、行銷、推廣的費用,那麼早點砍掉停損也是很正常的行為。

從目前砍掉多個專案只留下《NBA All World》這款遊戲來看,應該是 Niantic 認為這款遊戲比起另外那四款賺錢的機率更高(當然也可能是 NBA 的權利金已經付了,所以頭只好繼續洗下去),所以才會留下這款遊戲。

Niantic 會變成一片歌手嗎

有些新聞媒體用『走下坡』來形容這次 Niantic 砍專案及裁員的行為。不過實際上就《精靈寶可夢 Go》這幾年的營收成績來看,這款已經滿六年的遊戲在營收上不只沒有走下坡,其實還不斷的創造新高。當然 Niantic 在《精靈寶可夢 Go》之後推出的遊戲成績都不好這是不爭的事實,所以這狀況比較像是無法複製之前成功的經驗。

目前對 Niantic 來說有個好消息的,就是它們的《精靈寶可夢 Go》這款遊戲還持續的賺錢,而且賺的錢還滿多的,足夠讓它們做更多的嘗試(或是失敗更多的專案)。開發遊戲就是這樣,沒有那一間遊戲公司敢保證自己開發的遊戲全部都會賺錢。

因此只要持續的有遊戲在賺錢養活公司,而且持續的有開發新的遊戲來向市場挑戰,只要後續的遊戲有那一款壓對寶,那麼就不用擔心公司未來的發展。《NBA All World》會不會是那款能夠賺錢的遊戲銀狐不知道,所以我們可以持續的關注它們未來的狀況。

銀狐的看法

就銀狐個人的觀點來看,Niantic 未來開發的遊戲除了要繼續維持它們在 AR 以及 LBS 這方面的特性之外,在遊戲性以及遊戲型態上可能要多一點改變。以往 Niantic 的遊戲雖然也有競爭與玩家對戰的內容,這可能和遊戲所屬的族群有關。但我們都知道,人都有好勝心,所以強化遊戲的競爭性某個程度上可以激化營收。

如果 Niantic 還持續的想做類似《精靈寶可夢 Go》這種形態的遊戲,應該要考慮去取得某些遊戲公司的 IP,這個 IP 最好是同時有抓寵、融寵、對戰等等多方面的元素。例如像是《女神轉生》這樣的遊戲,在不同美術風格下去經營不同的玩家族群,或許可以為 Niantic 帶來新的營收動力。


您可以在這裡留下你對這篇文章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