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遊戲世代的不同遊戲觀


遊戲的市場隨著時間會不斷的改變,從單機到連線、從個人電腦到遊樂器到手機,這一次又一次的改變,除了對遊戲廠商來說是個挑戰,對於遊戲的玩家來說也需要相當時間的適應。而不同年代的玩家,由於開始接觸遊戲時市場的狀況不同,所以對各種不同類型的遊戲也會有不同的態度。

遊戲觀

前一段時間有款知名奇幻小說授權的手機遊戲推出。因為這款遊戲是戰略型的遊戲,銀狐對這類遊戲比較不那麼拿手,所以在開始玩之前就先找了討論板去看看玩家們的討論,看看一開始該怎麼選擇,遊戲進行中各種建築物那些比較重要,免得遊戲一開始做了錯誤的選擇,讓遊戲的進行變得不順利。

玩家的遊戲觀

結果在玩家討論中,看到有一群玩家直接說「怎麼建設不重要,先課一筆下去抽爆就對了。」而在這個討論串下面,則是有很多玩家贊同這個說法,並且開始分析課那些東西比較有價值,對遊戲的進行比較有幫助。看到這批玩家如此的討論,讓銀狐不禁要想到線上遊戲從月費計時制進入免費商城制的那個時候,大多數的玩家對於免費遊戲叱之以鼻的態度,認為這樣的遊戲都是在騙錢。沒想到才過了幾年,現在的玩家對於在遊戲中課金的態度已經轉變了這麼多。

韓國線上遊戲開始免費時

還記得那個韓國的線上遊戲剛剛開始出現有免費遊戲的時代,因為銀狐就是在線上遊戲的公司工作,所以花了點時間要搞清楚這樣的模式是要怎麼樣獲利。記得有次電腦玩家的徐社長來找我吃午餐聊天的時候,銀狐就和他說「首先是遊戲公司會搞懂怎麼樣做免費的線上遊戲會賺錢,接著輪到玩家搞懂免費的線上遊戲是怎麼一回事。」

果然沒過多久,台灣的遊戲公司搞懂了免費的線上遊戲是怎麼賺錢,開始紛紛引進或是自己研發免費的線上遊戲。而玩家們一開始以為這些免費的線上遊戲真的可以免費玩爽爽,紛紛湧進這一類的遊戲。

但現實中遊戲公司怎麼可能真的讓玩家『都』免費的玩遊戲,遊戲一定還是還是要想辦法賺錢,只不過賺錢的方式從以往每個玩家都要花錢才能玩,變成了依靠少數玩家花錢玩遊戲來支持整個遊戲。既然花錢的玩家是支持遊戲的主力,那麼讓這些玩家在遊戲中享有優勢就不會讓人覺得奇怪了。

當然這樣的遊戲會讓不願意花錢而且又不想在遊戲中矮人一截的玩家不滿意。所以,像是『免費的遊戲最貴』、『免費遊戲根本不免費』或是『免費遊戲比月費遊戲更花錢』這些玩家的說法自然也一一的冒出來。在那個線上遊戲還處於計時制與免費制共存的年代裡,部份的玩家認為免費的線上遊戲都是垃圾,只有月費制的線上遊戲才值得玩。

其實針對玩家這樣的反應銀狐完全可以理解。免費的線上遊戲和月費的線上遊戲針對的是兩群完全不同的玩家。那些對於免費的線上遊戲採用的商業模式無法適應的玩家,是因為他們曾經接觸過月費制的線上遊戲。雖然說都是線上遊戲,但這兩種類型的線上遊戲在遊戲的設計上有很大的差異,自然會讓他們覺得這樣的線上遊戲根本不是線上遊戲。

不過,免費的線上遊戲在獲取玩家的這一點上比起月費制的線上遊戲要來得容易,因此很快的這種模式的線上遊戲佔了線上遊戲的大部份市場。而就算是免費制的線上遊戲佔了市場的大部份,月費制的線上遊戲也沒有完全消失。隨著市場不斷的演進,漸漸的兩種不同營運模式的線上遊戲所針對的玩家族群也漸漸的被劃分了開來。

事實上,在免費的線上遊戲越來越成熟的那個年代,那種『免費的線上遊戲都是騙錢』的看法雖然沒有完全消失,但這樣的聲音小了許多。而一群從來沒有接觸過月費制線上遊戲的玩家,成為了免費的線上遊戲的主力客群。當這一群玩家不小心的接觸到像是《魔獸世界》這一類要先儲值點卡、月卡才能玩的線上遊戲時,反而會覺得這些線上遊戲很奇怪呢。

臉書的遊戲是不是算遊戲

同樣的,當遊戲市場從線上遊戲進入網頁遊戲、臉書遊戲、然後再一路來到手機遊戲的這個時代,這種視新的類型、新的平台的遊戲是邪道的看法也總是不斷的會出現。像是臉書遊戲盛行的那個年代,銀狐就不止一次聽到有人說『臉書遊戲都是在點點點一點都不好玩』或是『臉書那樣的東西不算遊戲』。

但事實就是這些不同類型、平台遊戲出現,吸引了一些原本不是遊戲玩家的新玩家進入遊戲的領域。這些新玩家他們沒有接觸過以前的遊戲,或是很少接觸以前的那些遊戲,對他們來說這些新型態的遊戲吸引了他們進入遊戲的領域,或是滿足了他們對於遊戲這方面的需求。

也許對玩遊戲很多年的資深玩家來說,會覺得臉書遊戲根本不算遊戲,但這些新玩家這樣的遊戲就足以滿足他們了。而隨著他們玩遊戲的時間久了,也許他們會進化,變得可以接觸更深入的遊戲;但也可能他們就停留在這個程度,只需要玩這樣類型的遊戲即可。而隨著遊戲玩家的族群不斷的擴大,不同類型的玩家自然會需要不同類型的遊戲去滿足他們。

手機遊戲算不算遊戲

同樣的狀況,在手機遊戲開始大量出現之後又再次上演了一回。習慣玩遊樂器、單機遊戲的玩家,對於手機遊戲大量的簡化遊戲操作性、將遊戲的體驗縮短的三、五分鐘的設計無法理解。手機遊戲上遊戲公司大量採用轉蛋抽卡作為主力營收來源的設計,更是被這一類的玩家視為坑錢的設計。

對於不是手機遊戲這個世代的玩家來說,以往玩一款電腦或是遊樂器的遊戲就算單價再高,了不起就是一、兩千台幣。而手機遊戲上隨隨便便刷個一單就是2990,有的時候一單不夠還需要再來一單,這樣的金額更是讓他們咋舌不已。但對於手機遊戲出現後才成為遊戲玩家的這一代,他們已今很習慣這樣的遊戲,所以看法也完全不同。

雖然都是遊戲,但其實遊戲這個市場其實一直在轉變,隨著更多的平台、更多的類型出現,遊戲的市場也被切割為一塊塊。這每一塊,其實都有它自己針對的客群。雖然都是遊戲,但這些遊戲的目標、目的也各有不同。而不同時代的遊戲玩家,隨著他們加入遊戲的時間不同,對於這些遊戲的看法也各有不同。

結論

就銀狐個人的看法,以往很多人習慣用遊戲的平台來區分遊戲。所以會出現電腦遊戲玩家、遊樂器玩家各有不同喜好的這種狀況。但隨著技術的進步,現在在不同的平台上可以玩到同樣的遊戲的狀況越來越多,所以用平台來劃分遊戲恐怕會越來越困難。而在一個平台上,則會出現各種不同類型的遊戲來配合各種不同類型的玩家。有著不同遊戲觀的玩家,可以去找尋適合自己的遊戲,這才是未來可能的狀況。

( 本文刊登於 舊遊戲時代 No.25 )


您可以在這裡留下你對這篇文章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