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國外的遊戲產業歷史,遊戲公司間的合併和收買行為一直不斷。台灣的遊戲產業雖然早期有許多合作的動作,但一直到了數家公司上櫃後這種收購的行為才比較多。其實,早在這些遊戲公司上櫃前,國內的就曾經發生過一次合併的事件。
併購案的主角是 A 公司。這家公司其實並不是早期進入自製遊戲產業的公司之一,公司的老闆本身是家商用軟體公司的老闆,因為看到遊戲這行好像不錯,於是找了幾個朋友成立了 A 公司。
可惜的是 A 公司在自製遊戲上的成績一直不是很好,雖然推出了幾款遊戲,嘗試做一些可以外銷海外的產品,但遊戲一直賣得不是很好,業績總是不太理想。
由於 A 公司的老闆本身是商用軟體出身的,因此在某個狀況下,將公司的經營權賣給了商用軟體業的 U 公司,然後這位 A 公司的老闆開始遊說 U 公司的老闆,說在遊戲這行要做大,就必須要靠併購的方式,才能擴大公司規模。由於 A 公司的後台是 U 公司,因此當時吸引了幾家公司想分這一杯羹,最後 A 公司的老闆決定要收購 P 公司。
說起這個 P 公司,在當時業界內的成績比 A 公司好多了,在某個遊戲分類的領域中,P 公司的作品是許多玩家的最愛。只不過當時遊戲產業相當低迷,大多數的遊戲公司都不太賺錢,因此當 A 公司的老闆對 P 公司提出這個收購的建議後,沒多久 P 公司就同意了。
瞭解軟體界的人都應該知道,收購最重要的當然是技術和人力,如果 A 公司真的能夠將 P 公司的技術和人力併入公司,那麼未來 A 公司的旗下可以預期會有一系列不錯的作品。可是不知道 A 公司的老闆腦子裡在想些什麼,收購的結果是取得了 P 公司過去的產品、Source Code、以及 P 公司的庫存,最重要的技術以及人力完全沒有取得,等於是買了一家空殼公司。
這種天兵式的收購行為,A 公司的大老闆 U 公司自然不會認同,於是 U 公司不同意這樣的收購行為,要求 A 公司的老闆自己承擔這個後果。於是 A 公司的老闆只好用自己本家商用軟體公司的資金來支付這筆費用,之後我們就看到 P 公司這些遺產由 A 公司做成合集在發行了。
銀狐 Silver Fox。一個在遊戲業打滾30年的老頭,現在則是半退休狀態的說書人。有空喜歡玩玩遊戲,談談遊戲產業的事。喜歡出國旅遊,四處吃吃美食增加體重和膽固醇,當當兼職的遊戲顧問、做遊戲的評測,玩一玩自己有興趣的遊戲。
智冠 收 漢堂 ?
噗,猜錯了~
就算是猜對我也不會說唷 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