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久以來,台灣的遊戲產業都是以 PC 遊戲為主,熱門的電視遊樂器市場一直都不是台灣遊戲公司的主力。不過,由於我們政府總是搞不清楚遊樂器市場重要的是軟體而不是硬體,以及某些主事者總以為搞出一台中文的遊樂器主機光靠中文市場就可以過活,因此,在整個產業的歷史上,還真有在推動國產遊樂器主機呢。
在這眾多陣亡的遊樂器主機計劃中,最有名的就是由台灣電子大廠 U 公司所推動的『一個罐頭』 這台主機。相較於其他推動遊樂器主機的公司,U 公司的規模大了許多,因此整個案子從一開始就是以政府輔助的方式在推動著。
硬體方面有了,當然就要有軟體了,所以 U 公司找上了當時國內少數推出過遊樂器遊戲的 C 公司。C 公司雖然也有製作 PC 遊戲,不過這家公司在當時就曾經製作數款遊樂器的遊戲,因此比起大多數台灣遊戲廠商對於遊樂器軟體設計要了解許多。
U 公司找上 C 公司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希望 C 公司幫『一個罐頭』這台主機設計開發軟體的專用工具程式。為了讓 C 公司願意投入這個事業,U 公司表示「只要是使用這套工具程式開發出來的遊戲,都可以讓 C 公司抽成」。在 U 公司的大力遊說下,C 公司將公司大部份的人力都投入工具軟體的開發,期待這『一個罐頭』上市後,靠著工具軟體的權利金就可以賺大錢。
有了工具軟體,接下來就需要有遊戲軟體了。於是 U 公司找上了當時國內有在研發 PC 遊戲的大大小小公司,向各家公司遊說一同來做這個遊樂器的美夢。大多數的遊戲公司雖然不確定這台遊樂器主機能不能做起來,不過看在 U 公司承諾初期加盟的遊戲可以拿到政府輔助,因此數家公司紛紛計劃將已經在 PC 上推出過的遊戲移植到『一個罐頭』上,和 U 公司一起拿政府的錢來玩玩。
要拿政府的錢,就要會寫報告;要寫報告,就要懂得灌水。政府的輔助是不會全額輔助的,因此各公司開始學習如何在報告中灌水。如果遊戲的開發經費要 100 萬,考慮到政府只會輔助 1/3 ,所以就至少要將遊戲的開發經費灌水到 300 萬,再考量到可能會被砍預算的狀況,最後還灌水到 500 萬。
報告寫完了,接下來就要參加政府的評審會議啦。在政府官員以及評審的面前,自然是要想盡辦法說大話、扣大帽子。只要遊戲是中文的,就一定要說「這款遊戲可以發揚中華文化」。
在這些公司,S 公司計劃將當時在 PC 上很紅的某遊戲移植,被某位評審問了一句「這款遊戲和 PC 版有什麼不同」。白目又自傲的 S 公司老闆的回答是「沒有什麼不同」。就這樣,除了 S 公司以外,初期送審的幾家公司全部通過了,而 S 公司老闆因為不懂得和政府官員以及評審的應對,導致該公司的遊戲沒有拿到輔助。
經過一段時間的開發,這款『一個罐頭』和數款遊戲終於完成,於是在某年過年後的多媒體育樂展,我們看到 U 公司租下了龐大的攤位,展出了這款主機以及數款遊戲軟體。在那個過年裡,由於這台主機是『中文』的,因此還真有某些爸爸媽媽買去給小朋友當做禮物呢 (收到禮物的小朋友不知道會不會想哭) 。
上市不到半年,U 公司發現這款主機上市後銷售狀況不佳,於是停止了所有的計劃,這款主機很快的就消失在市場上。而 C 公司以及那些加盟『一個罐頭』的軟體廠商,除了少數初期遊戲有上市的公司沒有什麼損失外,大多數的公司在這個遊樂器美夢破滅後都受到嚴重的打擊,有部份的遊戲公司還因此結束了營業。而 C 公司在這嚴重的打擊下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附帶提一下,當初在政府召開的相關會議中,曾經有業者詢問政府官員這台主機推出後是否可以讓軍方來採購某個數量,另外也有遊戲公司要求政府單位承諾遊戲的保證購買量。好在當時政府官員沒有答應,真是善哉善哉 ….
銀狐 Silver Fox。一個在遊戲業打滾30年的老頭,現在則是半退休狀態的說書人。有空喜歡玩玩遊戲,談談遊戲產業的事。喜歡出國旅遊,四處吃吃美食增加體重和膽固醇,當當兼職的遊戲顧問、做遊戲的評測,玩一玩自己有興趣的遊戲。
在罐頭主機上市前幾年,我就在購買的遊樂器主機雜誌看過 該主機的廣告(雖然只有一頁面),以當時SFC MD的主機風潮中,看到能有國產主機的消息,令人振奮!
可惜,後續上市一直沒確切日期 錯失消費市場
其實不只有聯華電子,差不多同期台灣晶技也搞過一台光碟遊樂器主機。
但是,台灣這些硬體廠商其實不懂遊樂器這個生態系重要的是軟體,
不是你弄一台主機出來,然後喊個『有中文』或是『國人的遊樂器主機』就能賣的。
抱歉,可能是我沒有逗點好,我只是要表達
,對廠商而言,光碟成本比卡帶成本高
任天堂從FC時期 就是卡帶製造商,任何遊戲商都要向任天堂下單訂購卡帶,所以,不論是否熱賣或滯銷,任天堂的卡帶訂單都穩賺的,至於後來的 N64 是否虧損,我就不是那麼清楚了
而對玩家而言,聲光效果是比較的標準
從3DO Saturn PS 等等,帶給玩家次世代的3D影音震撼效果 ,做為玩家 自然錢會花在刀口上,
1995出的 A’can的聲光效果 只有好過超任一些
但生不逢時,剛好遇到次世代主機大戰
就像前言,如果再兩年,或許,還有消費者支持
當年看到這遊戲機上市時機,就知道銷量應該會不好
當年上市時間在1995年10月(維基百科)
而且還用卡帶方式製造 2D效果
相對1994年 sega Saturn 跟 sony playstaion
遊戲光碟 3D效果
光是 遊戲成本 光碟比卡帶便宜
後續3D遊戲效果
玩家再怎樣 都會選 後者主機
罐頭主機上市時間太晚了 早一兩年 或許還有機會
> 而且還用卡帶方式製造 2D效果
2D, 3D 和遊戲主機用卡帶還是光碟,其實是沒有絕對關係的
後來任天堂的 Nintendo 64 也是用卡匣,也是一堆 3D 遊戲唷 (微笑)
這一段歷史,當年在下也有旁觀過,多虧銀狐兄的詳實記載,能為歷史留下紀錄,現在許多遊戲界的年輕朋友應該很難想像吧??不過最離譜也最令我們當年沮喪的是當年政府和大企業竟然願意用大錢大資源來投資開創台灣遊戲產業,但是卻選了一個最不可思議最離譜最腦殘的做法,把那麼多驚人的金錢和人力資源都浪費掉了,知道當年我們這些小遊戲公司看傻了,心好痛阿!
看現在的兩兆傷心產業,不也很類似嗎 …. (苦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