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產業歷史故事【10】惡性競爭

一年一度的 ChinaJoy 剛結束,在這次的展覽中,幾位中國遊戲產業的老大們,不約而同的提到『惡性競爭』這個話題。

在同一個產業內競爭原本就免不了面對面的廝殺。不過有部份的遊戲公司,不是在市場上光明正大的和對手競爭,而是在檯面下搞小手段,而這樣的現象並不只發生在中國的遊戲產業,在台灣遊戲產業成長的過程中,也不斷有各種陰險的小動作出現過。

在那個台灣遊戲還處於盜版轉型的時代裡,幾家原本以盜版為業的公司,看上了當時美國非常有名的 O 公司和 M 公司的產品。由於這兩家公司的產品在台灣很有人氣,為了要爭奪這兩家公司產品的代理權,當時市場上的 K 公司和 S 公司準備正式代理這兩家公司的產品。

K 公司為了要搶奪這兩家公司的產品,於是收集了市場上 S 公司盜版的幾套商品,將這些商品寄給這兩家公司,想要用這個手段來破壞這兩家公司對 S 公司的印象。沒有想到同時 S 公司也做了相同的事,它也收集了市場上 K 公司盜版 O 公司和 M 公司的數套商品寄了過去。

結果,O 公司最後選擇了提出條件比較好的 S 公司,而 M 公司則是對 K 公司和 S 公司提出一份要求,對方表示,他知道 K 公司和 S 公司都曾經盜版過該公司的產品,如果兩家公司想要代理未來的產品,那就先把前面盜版的帳先清一下。

由於 K 公司和 S 公司以往都盜版了許多 M 公司的產品,真要結算起來是一筆不小的數字,於是 K 公司和 S 公司紛紛放棄了代理的機會,最後,M 公司的產品由另一家 T 公司取得了代理權。(附帶提一下,當時 S 公司已經生產好的 M 公司某款產品,也因為這個原因就埋在倉庫中,從此不見天日。)

後來,T 公司取得某家日系遊戲的代理權,並且在獲得代理權後開始抓市場上盜版的產品清除市場上的盜版商品,S 公司的某本雜誌社高層還利用自家的雜誌抨擊 T 公司行為。明明盜版就是不對的,卻還利用雜誌想操縱玩家的思想,讓玩家認為 T 公司抓盜版是不正確的行為,這作法也相當可怕。

隨著遊戲產業進入線上遊戲的時代,遊戲廠商間的惡意競爭也進入新的層次。當玩家接受資訊的來源從原本單向的雜誌進化到網際網路後,遊戲廠商間的攻擊行為就變本加厲了。

在一切匿名的網路上 (特別是遊戲討論板上) ,部份遊戲公司發動網軍入侵其他遊戲公司產品的討論板,用惡意造謠、亂板等手段來破壞其他廠商遊戲在討論板中的名聲。

這些現象,隨著網路越來越發達有更激烈的現象,實在不是這個產業之福。什麼時候遊戲產業才能成熟到『良性競爭』呢。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