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的遊戲產業裡,每年都會有一些遊戲公司結束營業、同時也會有一些新公司出現在你我的面前。由於早期台灣的遊戲產業還滿封閉的,因此遊戲公司的開開關關經常可以看到從業的人員像是遊牧民族般從一家公司轉到另一家公司。不過這兩年隨著線上遊戲的盛行,這樣的現象有了一些改變。在許多大企業眼看線上遊戲“似乎”是一門賺錢的生意後,紛紛湧入遊戲產業,也因此一家家的新公司就這麼出現了。
早期單機遊戲的時代,許多遊戲公司的成立大多是因為老闆個人對遊戲有興趣,因此拿了一些錢成立了遊戲公司。這一類的公司,有的以代理遊戲的業務為主;有的則是以研發遊戲為主。不過在這一兩年所成立的公司,這些由其他產業所投資的遊戲公司,會進入這一行的原因就是為了賺錢。對於一家想要很快的就有收入的遊戲公司來說,研發遊戲這種需要時間的做法是它們所沒有辦法接受的,因此到國外去購買遊戲就變成是最主要的方法了。也由於這個原因,當我們看到一家家新成立的公司幾乎都是以代理遊戲為主,真正能夠為台灣遊戲產業立下基礎的研發遊戲的新公司卻少之又少,也無形的使得台灣遊戲產業的未來越來越讓人擔心。
仔細的看看這些新公司所推出的產品,這些遊戲是不是都是來自國外的?無論是來是美國、歐洲的遊戲;來自日本、韓國的遊戲;甚至還有一些來自對岸的線上遊戲。一款款的線上遊戲飄洋過海來到台灣,讓台灣的線上遊戲市場彷彿變成一個聯合國。原本因為有太多的新公司要進入這個線上遊戲市場而造成“物以稀為貴”的現象,導致去年的幾款遊戲紛紛簽下驚人的授權費用。不過隨著今年韓國的線上遊戲市場爆炸,使得許多的遊戲“努力”的向海外推銷,因此台灣新成立的遊戲公司也不需要擔心找不到產品了。在這樣的趨勢下,只要我們在韓國的市場上看到一款有水準的線上遊戲,很快的就會有台灣的廠商將它引進,如此“熱絡”的貿易狀況,還真是讓韓國廠商賺了不少錢。
新成立的遊戲公司需要產品,同樣的原本就已經在這個產業的遊戲公司也需要新產品。因此在台灣線上遊戲的生命週期,除了少數熱門的遊戲外也越來越短。當一款遊戲的上線人數不是理想的時候,遊戲公司也狠得下心把遊戲結束掉了。反正排隊在後面等著進入台灣的線上遊戲多的是,每個廠商都抱著“下一款遊戲也許會更好”的心態繼續的拿著大把大把的鈔票送到韓國廠商的手中。在這樣的趨勢下,有些廠商也顧不得之前曾經吹牛某某遊戲有多棒多棒,反正只要一句「這款遊戲的階段性任務已經達成」就可以把這款遊戲送進歷史中。而消費者看著一款又一款的新遊戲,也該注意自己所在玩的遊戲會不會就是下一款消失的。
看著一家又一家的新公司成立;一款又一款的新遊戲。筆者常常在想,在這一場線上遊戲的“創業”大戰中,到底有那家公司、那款遊戲是真正賺到錢的呢?算算每家公司在每一款遊戲上花的授權費用、宣傳費用、以及經營的成本,這些公司在這線上遊戲的市場中賺到錢嗎?或許這股熱潮要再過個一兩年,當投資者認清了這一行不是這麼好賺的時候,整個市場才會步入正軌吧。
(2002.12 發表於網路遊戲雙週雜誌第18期)
銀狐 Silver Fox。一個在遊戲業打滾30年的老頭,現在則是半退休狀態的說書人。有空喜歡玩玩遊戲,談談遊戲產業的事。喜歡出國旅遊,四處吃吃美食增加體重和膽固醇,當當兼職的遊戲顧問、做遊戲的評測,玩一玩自己有興趣的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