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被誰賺走了

台灣的遊戲產業,從單機遊戲跨入了線上遊戲的領域後。這個原本眾人都還是很陌生的產業,在《天堂》造成一股旋風之後,吸引了更多的業者紛紛投入這個市場。原本該進入網路產業的資金,在網路泡沫化之後,也紛紛投入這個看似可以賺錢的新產業。看著線上遊戲的人口越來越多,也表示了每一年玩者在線上遊戲上投入了更多的金錢,而這些錢到底是被誰賺去了,有沒有人去注意過呢?

仔細的看看目前台灣線上遊戲的市場,除了少數的遊戲是真正國內自製的,大部份熱門的遊戲幾乎都是來自國外的。無論是來自韓國的《天堂》、《龍族》、《仙境傳說》;或是來自日本的《魔力寶貝》、《石器時代》、《深遂幻想》,看著這些來自海外的遊戲在台灣的線上遊戲市場中發燒,就好像看到大把大把的鈔票就這麼送到外國廠商的手中。

以目前線上遊戲的經營狀況來說,當國內的廠商要從國外的廠商取得一款線上遊戲時,首先要付出一筆“簽約金”,這筆金額依遊戲的熱門程度以及對方廠商的要求而略有不同,在去年以前有一段時間韓國遊戲簽約金的金額大約是在五十萬到一百萬美金之間。也就是說當國內的廠商想要代理一款韓國的線上遊戲,就要先準備至少一千七百萬的台幣。當遊戲開始經營之後,每個月的收入還要依比例付權利金給國外的廠商,這個被筆者戲稱為“保護費”的權利金從15%到30%都有。這也就是說,當一款遊戲開始經營後,廠商每個月的收入就有這個比例的金額是要付給國外的廠商。在這樣的制度下,國內的廠商若是賺得越多,要付給國外廠商的錢也越多。換句話說,只要這款遊戲在台灣持續的經營下去,國外的廠商如果什麼事都不做,也可以每個月從台灣廠商的手中收到錢。

至於台灣的廠商呢,當他們的收入在扣掉了付給國外廠商的保護費後,也不代表這些就是賺的錢了,因為這些錢還需要支付主機託管、專線費用、以及公司經營所需要的相關成本。在這七折八扣之後,到底還有多錢是“真正”賺的,各位自己算算應該心理也有個譜。遇到好一點的國外廠商,在權利金的比例上不會要求的太過分,也會很積極的配合台灣的遊戲公司進行程式的修正以及更新,那麼台灣廠商就算是辛苦一點也還有利可圖;若是遇上狠一點的國外廠商,除了開出天價的簽約金也會要求相當高比例的權利金,而且有的還會要求每個月最低的權利金下限;最慘的就是遇上那種把遊戲賣給你就愛理不理,每個月只等著收錢的國外廠商,可憐的台灣遊戲公司就只能眼睜睜的看著一款遊戲由盛轉衰,最後不得不結束這款遊戲的代理。

也正因為將遊戲賣到國外是如此好賺,因此在韓國有個名叫KGDI的單位協助韓國的遊戲廠商積極的拓展市場,在每年數個重要的遊戲展覽中,我們都可以看到這個名叫Game Infinity的單位帶著韓國的公司四處的征戰。如果國內的遊戲廠商不想再繼續幫國外的廠商賺錢,那麼就應該早一點開始研發自己的遊戲。只有自己能夠有產品,不需要依靠國外的產品,才能夠擺脫這個幫國外廠商作嫁的現象。

(2002.12 發表於網路遊戲雙週雜誌第19期)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