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做外國廠商的墊腳石

如果您是筆者專欄長期的讀者,一定會發現到筆者長久以來不斷的呼籲國內的遊戲廠商要投入研發。這樣的話筆者說了好久,不要說讀者聽膩了,就連筆者自己都說得有點煩了。不過若是仔細看看這段時間內遊戲界所發生的事,就會發現到筆者所說的事情一一發生。當初看起來好像只是筆者個人的看法,現在卻也一步步的暴露出台灣遊戲產業的問題。筆者長時間待在台灣的遊戲界,對於台灣廠商重代理輕研發的心態相當的擔心。這一連串的新聞,讓筆者最擔憂的幾件事一一浮上檯面。

在台灣的線上遊戲市場裡,《奇蹟》這款遊戲雖然不像《天堂》、《仙境傳說》等遊戲有著那麼高的人氣,不過穩定的經營狀況以及一批忠實的玩家,讓這款遊戲持續的有著相當不錯的成績。對於代理《奇蹟》的因思銳來說,這款遊戲穩定的客戶群為它們帶來了相當不錯的獲利。雖然說因思銳這家公司的業務並不只有線上遊戲,豐富的韓劇資源讓該公司其實不用靠遊戲也能有豐厚的營收。這款《奇蹟》算是因思銳親身投入遊戲業的作品,能有這樣的成績自然是很讓人佩服。遊戲在經營初期所採用的“合作模式”也相當特殊,讓這款遊戲在持續了這麼長的一段經營時間後,並沒有因為市場上新遊戲的推出而受到太多的打擊。這優異的成績讓人驚豔,不過好成績通常也會吸引到原廠的注意,讓原廠開始重視台灣這個市場。

隨著《奇蹟》的韓國原廠WebZen來台開設分公司,使得《奇蹟》的經營權也受到了影響。由於線上遊戲的代理合約並不是永久的,而且韓國廠商也很善於利用各種合約上的條文來取得對他們自己有利的地位。因此隨著WebZen台灣分公司的設定,因思銳手中的《奇蹟》眼看著就要回到韓國原廠的手中。對於一家只經營一款產品線的遊戲公司來說,如果今天手上唯一的產品被原廠收回,那麼整家公司將失去唯一的商品,更何況這是一款有獲利的遊戲呢。而產品被原廠收回後,原本公司裡的工作人員又該何去何從?可以猜想的是失去了《奇蹟》的因思銳除非從此退出遊戲經營的行列,否則必須要盡快找尋一款能接續《奇蹟》的作品來營運。對於一家遊戲公司來說,要在短時間內找尋一款擁有同樣程度的遊戲,而且從頭開始經營是否能像原本的遊戲那樣受到玩家支持實在是個未知數。對於因思銳來說,失去《奇蹟》的打擊是相當大的。就算最後能夠繼續和WebZen合作,在獲利上也無法像原本代理時那麼的好了。

筆者曾多次在文章中提到,對於台灣的遊戲廠商來說,如果只是單純的代理國外的線上遊戲,那麼未來在代理商的合作結束後將什麼都沒有。從《奇蹟》的這個事件來看,正好證明了筆者的看法。無論原本台灣的遊戲廠商能和原廠有多好的默契,就算關係能打得多好,當有一天原廠若是認為台灣的市場值得自己下來做的時候,那麼台灣的代理商將失去原本的利基。就算是對方願意用合資的方式來開設台灣分公司,最後這家公司的主導權必定還是在原廠的手上。而台灣的代理商如果不能利用還擁有遊戲代理權的時候想辦法吸收經驗,並且同時增加自己的研發實力,那麼最後就算能夠和對方合資成立分公司,也只不過是變成這些廠商的墊腳石。想想看,在市場未明的時候由你們來開路,等到市場基礎穩固了之後就自己來賺。台灣的廠商呀,請看清楚吧。在商場上是沒有永遠的朋友的,無論今天你們的關係有多好;合作的有多緊密,就算是雙方的老闆互相以兄弟相稱。但是當一切牽扯金錢;牽扯到利益,當初的一切可能都是空。除非你有能力讓對方少了你就會兩敗俱傷,因此不得不繼續的和你合作,否則若是自己沒有能力創造自己的產品,就算是緊緊的抱著原廠的大腿也是沒有用的呀。

從NCsoft來台與遊戲橘子成立吉恩立;到WebZen來台設定分公司取回《奇蹟》的經營權;再加上目前新傳出的遊戲橘子和SOE準備成立合資公司的新聞,裡面都突顯出台灣廠商被海外遊戲公司當作墊腳石的現象。當然筆者不是說和這些海外的遊戲公司成立合資公司不好,畢竟能夠有機會和這些公司合資也代表了人家對這些台灣遊戲公司的一點肯定,如果不夠格的話是根本沒有這個機會的。不過台灣的遊戲公司千萬不要因為這些合作的機會就認為自己已經成功了。如果不利用這個機會好好的從合作的夥伴手中挖點東西出來,若是那一天這個合作不能持續下去的時候,那又剩下了什麼呢?

(2004.06 發表於網路遊戲雙週雜誌第55期)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