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來自網友的信

記得在去年十月的電腦玩家狐言亂語專欄中,筆者曾經發表了一篇名為「小心黑心的遊戲公司」,提醒想要進入遊戲產業的新鮮人要注意一些遊戲公司的老闆會用各種奇怪的手段來欺騙各位付出您的熱血與勞力;前一陣子,在遊戲基地網站的遊戲開發新世紀討論板,筆者也與一些網友討論到想到遊戲產業求職的新鮮人該注意些什麼事情。不過在這個月初,筆者收到了一封來自網友的Email,信中講到了一些他個人在遊戲產業裡遇到的狀況,更是讓筆者感到痛心不已。因此藉由這個管道,再次將遊戲產業中的陷阱揭露給大家知道,讓想要進入遊戲產業的各位,能在踏入這個圈子前仔細的觀查。

在筆者常見的幾種狀況中,最常見到的就是公司的老闆會以低廉的薪水來雇用新進入遊戲產業的熱血青年。這些受害者有一個共同的現象,就是對於參與製作遊戲抱持著崇高的理想,因此只要有機會進入任何一家遊戲公司,就算是做年做馬也在所不辭。在這一類的公司當中,老闆通常都很會畫大餅,常常會告訴員工只要遊戲上市大家光是拿獎金就可以拿到好幾百萬。有的時候,部份的老闆還會說出遊戲只要賣到美國日本等地,就會有數百萬套的銷售數量,或是舉出國外某某知名的遊戲設計者靠製作遊戲就賺到了好幾輛保時捷的故事。而這位寄信給筆者的網友,就提到他在原本的遊戲公司裡頭的待遇不是很理想。不過憑著一股熱情以及對於遊戲的喜愛,他不但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而且更是長期的加班趕工,希望能早一天將遊戲製作出來。

筆者不只一次說過,就算是美國這麼大的遊戲市場,去年銷售數量超過五十萬套的超級大作,也不過只有不到十套的遊戲作品。而像是美國這樣的一個遊戲主流市場,一年內推出的遊戲產品的數量到底有多少呢?除了這不到十套的遊戲有著五十萬套的銷售數量,其餘的遊戲到底賣得如何呢?更何況今天部份國內遊戲公司的作品,不要說是賣到海外了,是不是能夠通過台灣這個遊戲市場競爭異常激烈的地區考驗了。想想這一點,再回想到那些老闆們所說的數百萬的獎金這個數字,就可以知道那是相當可笑的謊言了。今天台灣部份的遊戲銷售數量其實都是灌了水的,有的時候銷售的數量是加上了大陸的套數;有的時候則是以出貨數量來統計,完全不管到時候退貨的數量有多少。因此各位所看到、聽到的遊戲銷售數量其實有很多都不是正確的數據。更何況美國這樣一個完全無從判斷的市場,又怎麼可能這麼簡單的打入呢?就算是以《毀滅戰士》一砲而紅的id software,在成功之前也有多年開發Shareware的經驗,最後才有這輝煌的成果。

另外這位網友的信中還提到,當他所在的公司引進了新的熱血青年之後,上司就開始不斷的暗示他該準備離職了,因為以他的薪資來看是沒有辦法和新進的員工相比的。據筆者所知這種狀況在部份的遊戲公司還真的常出現,最常看到的就是當遊戲製作完成之後,老闆或是主管就會開始用各種的理由將部份參與這款遊戲製作的人員“鏟除”,以免到時候分獎金的人多了一個。對於這樣的行為,各位想要進入這個產業的新鮮人,更是要張大你的眼睛。當你發現自己所在的遊戲公司不斷的在進行如此的“換血”行為時,就要小心自己會不會成為下一個被換掉的人了。

其實無論是國內或是國外的遊戲產業,大多數的遊戲製作人員的收入都可以分為一般的薪資以及獎金兩個部份。但是以筆者個人來看,今天若是您的薪資無法讓您的生活無慮,把所有的期待都放在獎金上,那麼這樣的行為無疑是一種自殺的行為。畢盡獎金這個東西在遊戲還沒有推出之前沒有人能夠估計到底是多是少,更何況以台灣目前的遊戲產業來說,到底一款遊戲賣了多少套是賺錢,如果老闆有心欺騙或是要玩弄數字遊戲的話,身為員工的您是無法判斷的。與其說等到遊戲上市後發現自己是被利用,或是發現老闆將賺的錢都放到自己的口袋裡,還不如趁早離開這些滿口謊言的公司。

隨著暑假的到來,又將要有一批社會新鮮人進入遊戲這個產業。在這裡筆者建議各位多看、多聽、多思考,或許您覺得參與製作遊戲是一件相當有趣的工作;或許您認為只要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可以不計代價,但是當您真的決定要進入一家遊戲公司工作的時候,請您試著擺脫這樣的想法,仔細的思考一下自己這樣做會有什麼樣的後果。其實以目前國內的遊戲產業漸漸的走上正軌,遊戲產業的結構也逐漸的建全了,在大多數叫得出名字的遊戲公司裡都不會有這樣的現象,因此只要您張大眼睛仔細觀查,小心慎選自己要去工作的地方,應該不會落得和來信的那位網友一般。或許您會認為自己沒有經驗,因此就算是當做培養經驗也沒有關係,但若是到了這樣的公司,就算您再吃苦耐勞,也只不過是被當作可以替換的消耗品,這對自己是一點好處都沒有的,請各位多加小心。

(2001.07.26 發表於狐貍窩)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