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遊戲不受玩家青睞?

台灣的遊戲市場在歷經了這麼多年,這幾年已經漸漸的上了軌道。不過就在最近有兩則相當有趣的新聞出現,首先是某家美商公司在國內成立了數年的分公司,終於在最近結束了自己的發行業務,而將自家的遊戲交給國內的通路商來負責經營;另一則新聞則是某家以往以代理遊戲為主的遊戲公司,對外表示由於歐美的遊戲不受玩家的青睞,因此終止了某家美國大廠的遊戲代理業務。這兩則新聞看似無關,其實在這裡面隱藏著許多有趣的訊息,就讓筆者帶各位來看看隱藏在這兩則新聞後面的真象。

如果各位是狐言亂語的忠實讀者的話,應該曾經看過筆者寫過一篇標題為「台灣的遊戲代理市場」的文章,在該篇文章中筆者說過在台灣可以看到來自各地的遊戲,除了臨近的日本、韓國、大陸外,美國以及歐洲各國的遊戲在台灣的市場也可以見得到。這種現象從好的一面來看是表示台灣的遊戲市場接受能力高,因此無論是來自各地的遊戲在台灣都能夠找得到願意接受的玩家;但是從另一個方向來看,這也表示了這些遊戲必須要面對著更為嚴苛的考驗,因為它所面對的則是來自世界各地的遊戲。一款遊戲要在眾多的競爭中脫穎而出,要不是這款遊戲有著極佳的遊戲內容;就是這款遊戲使用了正確的銷售方式。也由於這樣,如果經營的公司沒有掌握到這個重點,那麼一款遊戲很有可能就這麼消失在每個月不斷出現的眾多遊戲之中。

就讓我們先來看一下第一家公司好了,這家公司雖然說是台灣分公司,但是就我們的瞭解其地位其實只能算是個業務分部,相關的營運以及業務的方向其實還是由新加坡以及澳洲方面的分公司來指揮。其實這家公司旗下有許多知名的遊戲,像是《模擬市民》、《善與惡》等遊戲,都可以說是相當不錯的產品,在銷售上成績雖不能和部份國產的大作相比,但是銷售的成績其實也不是很差。不過單是產品好,沒有相關的活動以及宣傳來配合是沒有用的。在筆者的印象中,這家公司很少辦相關的活動讓大眾或是媒體來幫忙宣傳。在這樣的情況下,一些原本可以藉由宣傳來增加曝光機會增加銷售量的遊戲,就這麼死在競爭激烈的台灣遊戲市場中。對於這家公司的狀況,筆者只能用「水土不服」這四個字來形容它。畢盡像是台灣這樣一個市場是它們以往所沒有見過的,台灣所採用的遊戲寄賣制就曾經讓它們有點吃不消。在將遊戲的發行業務交給其他公司之後,這家公司是否能夠一帆風順呢?採用如此走回頭路的作法,筆者只能在這裡祝福它們能有較好的未來。

至於另一家原本以代理遊戲為主的遊戲公司呢?這家公司,早些年擁有許多歐美的主力遊戲的代理權,到這幾年這些代理權的流失,其實就已經透露出一些端倪了。讓筆者引述一段該公司的講法好了,該公司認為歐美的遊戲在台灣沒有預期的賣座,因此決定要終止相關遊戲的代理。不過事情真的是這樣嗎?就讓我們來看看他們到底代理了那些遊戲,而這些遊戲是否真的如他們所說那麼不被玩家接受?首先出現在遊戲列表第一名的是《雷神之鎚3》這款國際知名的第一人稱射擊遊戲,看看台灣的玩家對於《戰慄時空:絕對武力》如此的瘋狂,筆者實在是很難相信《雷神之鎚3》在台灣一點生存的空間都沒有。再看看遊戲列表上一連串的遊戲,像是《傭兵戰場》、《文明帝國》等遊戲,也都可以算是相當不錯的產品。這些產品如果真的賣不好,真的只是因為台灣的玩家不喜歡嗎?還是說是經營的方式有錯呢?說得難聽一點,部份三流的遊戲在台灣都能夠賣得這麼好,其實也不外乎是遊戲公司的精心包裝以及運氣。如果說那些三流的遊戲都可以靠著包裝賣出好成績,這些優良的遊戲為什麼會沒有機會?

有時候部份的遊戲公司在遊戲賣不好的時候會怪玩家的口味,或是怪台灣的玩家不願意購買正版。這種將遊戲賣不好的責任都推到玩家的身上,其實正透露出這些遊戲公司的不專業。如果說歐美的遊戲不是普羅大眾玩的遊戲,那麼就應該要針對專業的玩家來多下工夫;如果說一款遊戲應該要多辦比賽來吵熱它,那麼就應該積極的配合相關的活動。台灣的遊戲市場已經不是那種把遊戲往市場上丟,然後就可以坐在公司裡等著收錢的時代了。如果遊戲公司的想法沒有改變,還不瞭解自己該做些什麼的話,那麼就算去經營什麼樣的遊戲都不會成功的。

(2001.09.04 發表於狐貍窩)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