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把責任推給市場

在去年的年底,遊戲產業最大的新聞,就是國內某家上櫃的遊戲公司在年終的財測上出現了負十四元的這個驚人數字。隨著這個數字的出現,這家公司與遊戲相關的部份開始進行了一連串的重整動作,像是將原本發行單機遊戲的部門裁撤,然後將整個公司中的網路遊戲以及圖書出版部門將獨立出來。說真的,一家經營不善的企業做這樣的動作並沒有什麼奇怪的,但是到底是如何“創造”出負十四元這個數字,總是讓筆者不由得想多去探討一下。

如果各位是狐言亂語的忠實讀者,那麼應該知道筆者曾多次的在這個專欄中修理這家公司的各種說法。事實上筆者個人和這家公司並沒有仇,和裡面的一些工作同仁也有著合作的關係,不過每次看到它們的一些作法,總是讓筆者不禁搖頭。而這一次,這家公司在創造出如此驚人的成績之後,對外的一些說法也讓筆者忍不住要出來批評。因為它們的一些說法,其實是很不負責任的推卸說法,如果一家公司在遭遇到這樣的下場還不知道覺悟,只知道把經營不善的責任怪給市場、怪給大環境,那麼筆者相信就算這家公司再重組個幾百次,也是不會有任何的效果的。

我們最常聽到這家公司的說法之一,就是怪目前市場不景氣,因此遊戲的退貨數量變多。問題是今天遊戲的出貨數量倒底是由誰來控制的呢?如果說今天一套明明只能賣一萬套的遊戲,廠商為了“撐”出貨的數量硬出了十萬套,那麼最後這賣不出去的九萬套被退回來也沒有什麼奇怪的。換句話說,如果不是廠商自己出貨的數量太多,又怎麼會有這種退貨太多的情況呢?當然國內目前的遊戲市場所採用的寄賣制對於廠商沒有什麼保障,因此當廠商遇到出貨以及退貨的狀況時總是站在吃虧的一方。不過如果廠商自己能做好這個把關的工作,不被虛假的出貨套數所迷惑,那麼在這樣的情況下受害程度應該也有限吧。

據筆者所知,早期遊戲的廠商都有一種觀念,就是出貨的數量越高遊戲被消費者買去的機會也越大,因此大部份的遊戲廠商在出貨的時候都拼了命的把貨塞到市場上,希望消費者能夠因為看到這些遊戲而把它購買回去。這樣的作法,在景氣不錯的時候,由於消費者口袋裡的錢比較寬裕,因此的確會有這樣的機會;問題是隨著景氣變壞,消費者在購買遊戲的時候也變得越來越小心,常常都會精挑細選之後才決定購買某一款遊戲。因此在這樣的現象之下,那種“買錯”或是“不小心買到”的機會自然也降低了不少,想要“混水摸魚”的遊戲在這種狀況下自然也就禁不起市場的淘汰。如果在這樣的景氣下廠商還不知道改變作法,那麼可說是自作孽不可活。

至於這家公司所說的國外代理遊戲不合成本的這件事,其實也可以說是它們自己的腦筋有問題。在筆者的另一篇狐言亂語「遊戲代理不是這麼簡單的」,就曾經探討過這個現象。其實今年在國內的遊戲市場上,有兩款國外的遊戲大放異彩。這兩款由松崗所代理的《暗黑破壞神二毀滅之王》以及《戰慄時空之絕對武力》,在今年台灣的遊戲市場可說是相當的風光。當然代理遊戲有點像是賭博,有時候簽到的遊戲能不能賣要靠一點運氣,但如果有一家公司所代理的遊戲總是賠錢,那麼是不是該想想是否這家公司在代理遊戲的業務上做得並不好呢?

有句俗話說「錯誤的決策比貪污還要可怕」,如果一家遊戲公司在經過如此重大的教訓之後還不知道修改自己公司的作法,只知道把責任推到大環境或是景氣,那麼這家公司其實並沒有覺悟。只有找出自己失敗的原因,然後將這些原本造成失敗的因素一一的鏟除,那麼才有可能走出新的一條路。

(2002.01.10 發表於狐貍窩)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