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都是為了股票?

三月二十九日,智冠科技的股票正式上櫃。雖然說之前已經有第三波、皇統是上市的公司,但是這兩家公司除了遊戲之外還有許多其他的事業,像是智冠這樣單純的遊戲公司上櫃,所代表的意義是完全不同的。以智冠在台灣遊戲產業的地位及重要性,在達成了上櫃的計劃後,更是對其他的遊戲公司打了一劑強心針。因此我們可以看到,一堆的遊戲公司紛紛喊出今年內上櫃的口號,讓原本受到不景氣影響的台灣遊戲產業突然恢復了活力。

為了要達成股票上櫃的目標,部份的遊戲公司的動作變得相當的異常。舉個例子來說,某家原本以自製中文遊戲為主的公司,由於訂下了上櫃的目標,因此這兩年來不斷的擴充代理的產品線。由於現在的上櫃法令對於單純的自製遊戲公司不利,很難憑的一兩款遊戲的營業額達成需要的目標,因此這家公司不得不大量的引進代理的產品。不過這些代理的產品水準不一,大量引進的結果是導致該公司所推出的許多代理遊戲銷售的成績不佳,造成庫存上嚴重的負擔。就在這一來一往的狀況下,該公司去年的結算相當的不理想。

至於另一家以武俠遊戲著名的國內遊戲公司,也訂下了今年上櫃的目標。從去年開始,就陸續推出了數款武俠的遊戲。由於之前該公司遊戲的銷售成績大多不理想,如果繼續下去上櫃的計劃將無法達成,因此該公司一改以往的作風,以大筆的宣傳費用來營造產品的銷售成績。在強大的廣告行銷宣傳下,這幾款遊戲的銷售成績果然提升了不少,但若是仔細的去算算在宣傳上所用的經費,以及產品最後的獲利,其實與理想的目標還有段距離。

單純的靠營業額來達成上櫃的目標並不是那麼容易,因此就有公司打起了製造新聞的主意。不知道各位讀者有沒有發現,進年來遊戲產業的新聞增加了不少。像是之前就有一則新聞,某家遊戲遊戲公司表示該公司的產品將授權到國外去,而且每一款遊戲可以獲得五十萬套的權利金,如此一來將可以為該公司賺進好幾億的盈餘。熟悉國外遊戲產業的人都知道,就算是在美國這個數一數二的市場,一年裡真正銷售能夠超過五十萬套的遊戲也不會超過十套。在這樣的一個情況下,會有國外的遊戲廠商敢提出如此誇張的簽約數字嗎?如果沒有的話,那麼這家公司喊出這個數字的原因就大有問題了。

另一家國內知名的小型遊戲公司,由於原本每年的營業額不高,很難達成上櫃所需要的資格。因此在去年曾經大張旗鼓增加了許多的人員,打算要擴張開發小組的人力,藉以增加原本稀少的產品線。然後靠著這增加出來的產品線來創造營業額,以達成股票上櫃的目標。不過在去年中,由於遊戲產業受到不景氣的影響,因此改變了原本上櫃的計劃,也因此流失了不少的開發人員。像是這樣的現象,恐怕也是該公司原本所沒有預想到的。

其實股票上市/上櫃對於遊戲公司來說並不是壞事,畢盡遊戲的開發是相當需要資金的,能夠藉由股票上市/上櫃的管道來獲得資金,對於遊戲公司來說也是相當不錯的一種籌資手段。不過部份遊戲公司所打的股票上市/上櫃的主意,除了看到明顯的炒股票的手法外,實在不是什麼正途。如果就這樣亂搞下去,讓這些不務正業的遊戲公司真的上市/上櫃了,那麼不過是創造出新的一批地雷股。看到如此畸型的發展,筆者不得不在這裡呼喻,請各位遊戲產業的同業還是回歸本業,不要盲目的為了股票而迷失了自己的方向。

(2001.05 發表於電腦玩家雜誌)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