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藏在國內遊戲銷售制度下的危機

各位玩家有沒有發現,最近遊戲遊戲市場上出現了許多遊戲的“超值包”,無論是兩套、三套遊戲包在一起,如此包裝的遊戲定價居然只有499到699不等。對於之前曾經以原價買過這些遊戲的讀者來說,看到如此的遊戲價格心理不知道是作何感想。如果各位讀者是本專欄的忠實讀者,應該會記得筆者曾經說過台灣的遊戲所採用的是「寄賣制」,也就是說賣不出去的遊戲店家可以依原價退回給發行商,因此使得國內的遊戲軟體的售價無法和日本、美國等地一樣隨著遊戲的熱門與否機動性的調整遊戲價格。

說到這裡,一定會有讀者要問,那麼這些低價的遊戲是那裡來的?事實上,今年的下半年國內的遊戲產業陷入一片不景氣之中,無論是國產的中文遊戲或是國外引進的遊戲,在銷售的成績上都不及以往。問題是長久以來國內的遊戲發行商在遊戲出貨的時候抱著「出越多越好」的想法,把大量的貨塞到市面上。這樣的作法在遊戲的銷售情況不錯時,不會有什麼大問題,因為遊戲在市場上露面的機會越多,被玩家買回去的機會就越高;但是當遊戲的銷售情況不理想的時候,這些多塞到市場上的貨,就會原封不動的退回到發行公司的手中。隨著退貨不斷的增加,這些累積的庫存會成為各公司最大的負擔。為了要解決這個庫存的問題,許多遊戲公司紛紛使用了降價出售或是將數款遊戲包在一起,想盡辦法將這些遊戲銷售出去。或許有讀者會問了,像是這樣把遊戲賣出去遊戲公司有賺嗎?不過請各位想想看,與其讓這些遊戲放在倉庫裡佔空間,還不如想辦法把它換成現金,這才是比較實際的想法。

如果各位讀者有在注意國內的股市的話,就會發現到有兩家上櫃的遊戲公司在前一陣子紛紛調降了財測。其中一家老牌的遊戲公司,在調整了財測之後全年度的EPS從原本正的降為負數;而另一家剛上櫃不久的遊戲公司,則是大幅的調降了財測將近80%。這兩家公司的動作,對於它們的股價馬上造成了影響,前面這家的股價在筆者撰寫本文的時候只剩下不到20元;而後面的這一家的股價,則是降到了該公司股價最高值的1/3左右。如果讓我們仔細的看看這兩家公司調降財測的原因,就會發現遊戲的銷售成績不如預期,以及大量的退貨是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如果各位讀者之前有注意市場的現象,就會發現這兩家公司之前在遊戲出貨的時候都太過於樂觀,一些一看就知道很難銷售的遊戲,也不知節制的大量出貨。這樣的作法,在原本編列報表的時候都可以列為應收帳款,但是等到遊戲退回公司的時候,就會變成最大的負擔。

要想解決這個現象,筆者認為想要完全解決這個問題,就要廢除國內的遊戲寄賣制度。如此一來,遊戲公司在出貨的時候就不用再擔心這些貨最後會變成退貨。事實上,國內的遊樂器軟體正是使用這種不能退貨的制度,因此當遊戲不暢銷的時候,店家自然會折價來銷售,而玩家只要有耐心就可以買到便宜的遊戲。筆者曾經在網路上看到某些搞不清楚狀況的玩家,表示要用拒買的方式來抵制遊戲的價格太高,認為只要玩家都不買最後遊戲自然會降價。問題是目前國內電腦遊戲的銷售制度如果不改變,店家不需要為了庫存而降低遊戲的價格,這些人就算是等到死也看不到便宜的遊戲。

(2001.12 發表於電腦玩家雜誌)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