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一年,台灣的遊戲產業發生了許多大事,特別是在發行通路這一環上,更是有如發生了七級大地震。由於遊戲界長期受到景氣及買氣的影響,前幾名的發行商紛紛受到了重創,長期在台灣的遊戲發行佔有第一位的南部某上櫃公司,已經逐漸停止單機遊戲的開發,將事業目標轉向網路;第二名的發行商在最新的財測發表後,由於EPS高達負十四因此也結束了遊戲發行的業務。此外數個大小不同規模的遊戲代理商,也在去年底陸續結束了遊戲發行的業務。這樣的狀況,改變了這些年來的台灣遊戲通路,也讓今年遊戲的通路將進入新的時代。在這一期的狐言亂語專欄裡,銀狐就來大膽的預測一下今年台灣的遊戲通路會發生什麼樣的狀況。
對於各位玩家來說,一兩家發行商退出這個市場其實是感覺不到的,因為這個狀況最多不過是每個月推出的遊戲少了一點。不過就筆者的眼光來看,這樣的狀況對於台灣的自製遊戲產業會有相當大的影響。在一年以前,由於許多新的發行商搶進中文遊戲的發行通路,因此在那個時候擁有研發能力的公司變得十分搶手,開發出來的遊戲可以藉由比價取得較好的簽約套數以及合作條件。不過在這些發行商一一退出這個行列之後,這些開發遊戲的公司會發現到自己辛苦設計出來的遊戲開始找不到發行商願意發行了,就算是好不容易有人願意發,所能夠獲得的保證套數也無法和一年前相比。受到這個狀況的影響,幾家剛成立不久的遊戲開發公司紛紛停止了遊戲開發的業務。在這樣的狀況下,各位讀者會發現到來自歐美以及日本的遊戲數量減少了,而國產的遊戲在某些發行商的策略運用下又變成了低價的遊戲。
以目前這個狀況來看,目前國內真正還有在發行遊戲的公司已經屈指可數,因此在新的這一年裡,筆者估計會有新的發行商進入這個產業。據筆者的猜測,今年可能會有以下幾種不同的狀況會發生。首先可能會有新的廠商進入這個產業,畢竟發行遊戲是有利潤的,因此在目前競爭者變少的狀況下,可能會有新的勢力願意進來。如果真的有這樣的廠商,筆者建議它們不要矇著頭亂幹,以現在這個局勢,如果能夠好好的控制成本與利潤,其實是很有發揮的空間;另外,也許會有原本不經營發行的公司再次進入這個產業重操遊戲發行的舊業,因為目前的競爭比起以往要少,反而是個重新踏入這個領域的好機會。對於這樣的公司,筆者建議它們要反省以往所犯錯誤,不要重蹈覆輒。
此外,筆者也不排除幾家遊戲開發商聯合起來經營發行通路的可能性,因為這些公司的產品正需要有發行商來經營,與其將遊戲交給別人拿那不合成本的保證套數,還不如自己來做這件事。在早期台灣的遊戲界,每家公司都是自己擔任自家遊戲的發行,不過受到每家遊戲公司每年產品數量的限制,因此這樣的成本實在是入不敷出。如果能夠結合多家遊戲公司的力量,就可以擁有足以養活一家發行公司的能力。對於有這樣打算的遊戲公司,筆者的建議是如果你們真的有這樣的計劃,那麼請好好的慎選你們的合作對象,確保遊戲的發行量,同時不要為了硬撐發行量而推出過多的遊戲。如此一來,這也許可以走出新的道路。
所謂「危機就是轉機」,在這個看似景氣不好的時代裡,反而是應該努力找出路的時代。遊戲畢竟是消費性的商品,只要遊戲的人口還在,就表示還有這潛在的市場有待開發。更何況從今年的遊戲銷售狀況來看,消費者並不是不購買遊戲,而是在選擇遊戲的時候更加小心。製作精良的好遊戲是不會被消費者忘記,而正是有能力的遊戲開發商轉型走出自己道路的時刻。
(2002.02發表於電腦玩家雜誌)
銀狐 Silver Fox。一個在遊戲業打滾30年的老頭,現在則是半退休狀態的說書人。有空喜歡玩玩遊戲,談談遊戲產業的事。喜歡出國旅遊,四處吃吃美食增加體重和膽固醇,當當兼職的遊戲顧問、做遊戲的評測,玩一玩自己有興趣的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