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公司的股票上市上櫃之路

在各位讀者看到這篇文章的時候,遊戲橘子這家公司的股票已經上櫃了。和之前已經上櫃的第三波、智冠、大宇、昱泉;以及本業雖然不是以遊戲為主,但也有經營遊戲的皇統、協和;目前還在興櫃等候上櫃的華義、憶泰利,在股票的市場上形成了一個“遊戲產業”的概念股,也讓一般的投資大眾開始注意到遊戲這個產業。早期台灣的遊戲公司大多是中小企業,在經過這麼多年的成長以及發展,終於慢慢的在產業間有了如此的地位。隨著股票的上市上櫃,也代表了遊戲這個原本不受人重視的行業,轉變為一個“產業”。

筆者常在網路上看到一些玩家對於遊戲公司搞上市上櫃的這件事不是很滿意,有些人更認為這麼做不過是想要騙錢;如果各位讀者有印象的話,去年的五月筆者也曾經寫過一篇『全都是為了股票』的文章來探討這件事。雖然說筆者曾在那篇文章中批評過某些公司為了搞股票上市上櫃而採取的手段,看起來好像筆者並不贊成遊戲公司這麼做,但事實上筆者個人其實是贊成遊戲公司這麼做。因為當遊戲公司上市上櫃之後,一方面遊戲公司可以因此獲得資金,來進行更大規模的投資以及發展;另一方面當遊戲公司上市上櫃之後,就會受到更多人的監督以及注意,也比較容易擺脫以往那種中小企業老闆一人獨大而胡作非為的狀況。

如果各位讀者有注意到這幾年韓國以及大陸上遊戲產業的發展,就會知道台灣的遊戲產業如果還像以往那樣只看到國內的市場,那麼不要幾年,很快的台灣的遊戲就會被來自韓國和大陸的遊戲趕上。要面對這個問題,國內的遊戲公司就必須要放眼國際,將自己的產品積極的向海外推銷。不過無論是開發遊戲或是行銷海外,都需要龐大的資金來做子彈,因此遊戲公司積極的推動股票上市上櫃,也就是為了要獲得充足的資金,來打這一場仗。另一方面,隨著遊戲公司的股票上市上櫃,公司的組織以及規模也會隨著擴大,因此導入更有才能的人才,來面對這個轉變,也是遊戲公司在歷經這場轉變中所必須面對的。

當遊戲公司上市上櫃之後,這家公司就必須要接受更多人的監督了。這樣的轉變可以使得原本一家像是“家族企業”般的遊戲公司,慢慢的轉變為企業。當股票上市上櫃之後,大眾的投資者也成為這家公司的監督者,而公司的經營者也背負了更多的責任。原本公司的規模還小時,如果經營的不好,受害的不過是少少的股東以及老闆;但是當股票上市上櫃,大眾的投資者均可持有之後,公司的經營者就必需要負起讓這家公司賺錢,使得投資人的這項投資不至於白費。或許因此會使得公司的經營方向和原本大不相同,但是開公司畢竟不是慈善事業,因此適度的轉型也是在所難免的。筆者知道有些玩家對於遊戲公司如此的轉變不是很滿意,但是這樣的改變也是遊戲公司生存的道路。

說實在的,筆者一直認為遊戲公司的上市上櫃這件事是一種“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的方式,因此當遊戲公司上市上櫃之後,它的經營狀況很容易就能被大眾所監督,因此一些原本不適任的人以及經營有問題的公司,很快的就會被發現,如果能因此形成有益的淘汰,讓體質健全的遊戲公司繼續的為台灣的遊戲產業努力,那麼這麼做就是正確的。至於那些已經上市上櫃卻還是用“家族企業”的方式經營而不知改變的公司;或是只曉得在財務報表上搞鬼,實際上一點都不賺錢的公司,就算是能夠撐過一時,早晚也會自然的被市場所淘汰。

(2002.06 發表於電腦玩家雜誌)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