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下的遊戲公司財務狀況

今年六月的時候,筆者曾經在《遊戲公司的股票上市上櫃之路》討論過遊戲公司在上市上櫃之後的狀況。在當時的文章中,筆者曾經說過當遊戲公司上市上櫃之後就要面對更多人的監督,也就是說以往那種“老闆說了算”的狀況將因為公司的上市上櫃而有了改變。因為當有投資者的資金進入這個產業後,遊戲這一行就不再只是一種“好玩”的行業了。

在遊戲上市上櫃之後,由於投資者可以購買該公司的股票,因此每一年、每一季公佈的財務報表,就成為判斷遊戲公司經營狀況的最佳利器。提到遊戲公司的上市上櫃,就不能不提一下台灣一北一南這兩家遊戲公司。這兩家遊戲公司在台灣的遊戲產業都有著十年以上的歷史,以往也都在台灣的遊戲產業裡有著相當的地位,隨著兩家公司先後上櫃,更可以明顯的比較出這兩家公司的經營狀況。

首先我們來看看位於台灣南部的這家公司吧,雖然說以往這家公司在玩家間的評價並不是非常好,不過該公司的確是家商業目標相當明確的公司。在去年上櫃之後,該公司在年底繳出了一張還算不錯的成績單。也正由於該公司是家掌握市場能力相當不錯的公司,因此在國內的遊戲公司還沒有進入線上遊戲的市場時,該公司就成立了一家研發線上遊戲的子公司。今年這家子公司業績相當不錯,也帶動了該公司一連串投資線上遊戲的動作。筆者預估明年該公司在這種“大罐帶小罐”的體制下,應該能夠繼續創造不錯的營業成績。而隨著該公司的子公司股票上櫃,對於該公司的未來也能創造不少利多。

至於位於北部的這家公司,雖然長久以來在玩家間的評價相當不錯,不過去年上櫃後整體經營的狀況並不理想,雖然年底利用國內遊戲市場的出貨制度創造了不少業績,讓去年最後勉強的繳出一張黑字的成績單,但是嚴格來說該公司的狀況並不是很理想。今年面臨國內遊戲市場結構的改變,該公司在公司的體制上又做了一些改變,將原本的子公司重新合併進母公司,想在業績上創造一點利基,不過很可惜的由於去年年底製造的業績要由今年來承擔,因此預估的營業目標一直無法達成。

最近這家北部的公司有一條新聞,該公司出售在大陸投資的子公司10%的股份給合作的夥伴,這筆價值1.1億的收入使該公司達成年度財務預測目標。不過當我們仔細看看這個數字,就會發現該公司的年度財務預測目標不過是5680萬元,也就是說若是沒有這一筆上億的收入該公司今年應該是賠錢的。對於該公司為了創造比較好看的財務報表而採用如此“殺雞取卵”的手段,筆者個人實在是不能認同。首先這種賣祖產的方式就算今年能夠把財務報表變得好看,如果不能改良公司的狀況,那麼用這樣的手段能夠撐幾年?其次採用這樣的手段無疑是把大陸投資的主控權交給合作夥伴,就算現在合作關係良好不會有什麼改變,但是有誰能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問題。

或許有人會認為用公司賺不賺錢來判斷遊戲公司經營的好壞是不正確的,但是今天如果遊戲這一行要變成一個產業,那麼它就必須要面對大眾投資者。而當你引進了投資者的資金,你的任務就是要幫這些投資者賺錢。或許因此遊戲公司要改變原本做事的方式;或許因此遊戲公司要改變經營的方式,但這都是今天遊戲這一行要變成一個產業的必經之路。隨著今天遊戲公司上市上櫃之後,公佈的財務報表就攤在陽光下讓大家評斷。

(2002.12 發表於電腦玩家雜誌)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