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來,隨著國內遊戲產業的變動,以及線上遊戲的興起,對於國內的遊戲公司造成了相當多的影響。對於股票上市上櫃的遊戲公司來說,面臨著這一波波的改變以及變動,公司也必須要針對市場的趨勢來做公司未來方向的改變。在各種改變公司方向的方法中,裁員是常見的方式之一。在裁員的時候,遊戲公司都會列出各式各樣的理由,來解釋這次裁員是為了什麼。仔細的去分析這些理由和作法,就可以知道有那些公司的理由是真的;又有那些公司的理由不過是煙幕。
如果各位讀者有在注意遊戲產業的新聞,一定知道最近北部某家遊戲公司在年末時期宣佈了裁員的新聞。在這一波的裁員行動中,該公司表示由於單機版遊戲代理市場的萎縮,因此決定將負責該項業務的部門裁撤。而這一波的裁撤行動,將會裁掉六十名左右的員工。從該公司發佈的新聞內容來看,該公司表示目前代理的單機遊戲的平均銷售數量是兩千套到五千套。在經過密集的討論之後,決定要裁撤代理單機遊戲部門。看著這篇新聞的內容,各位有沒有覺得有點眼熟?這樣的說法是否和去年第三波宣佈退出單機遊戲市場;以及今年協和結束遊戲部門,同時決定次世代雜誌停刊的講法有些類似?如果真的如這些公司所說的,那麼單機遊戲看起來好像真的是票房毒藥一樣,只要那家公司沾上,就很難有好下場似的。問題是單機遊戲真的沒有市場了嗎?還是說這樣的說法只是這些遊戲公司用來掩飾自己無能的一種障眼法呢?
就讓我們來看看最近才宣佈裁員的這家北部的遊戲公司吧。根據筆者對這次裁員事件的私下瞭解,發現這次該公司裁掉了許多的業務、行銷人員,問題是負責談代理遊戲的部門卻完好如初。依筆者對這家公司運作方式的瞭解,該公司在代理遊戲的經營流程上,是由代理部門去負責從國外引進產品,然後再由行銷、業務部門去負責推動。照這個流程來看,今天一款代理遊戲如果賣得不好,有可能是行銷、業務部門的推動不力;也有可能是代理的部門所挑來的原本就是爛產品。如果照這個狀況來看,為什麼在裁員的時候只有行銷、業務部門被砍,而代理部門卻完全沒事,這是什麼道理呢?更何況把行銷、業務部門都裁掉後,這個負責談代理遊戲的部門還留著做什麼呢?
看看曾經宣佈退出單機遊戲市場的第三波,在今年還是陸續的推出了好幾套的單機遊戲;以及曾經宣佈結束遊戲業務的協和,又藉由代理《神之領域》這款線上遊戲重回遊戲市場;再加上這家北部的遊戲公司“言行不一”的裁員作法後,筆者不禁懷疑這些公司只是利用單機遊戲市場萎縮的這個理由,來進行各式各樣的裁員行動。這樣的裁員行動,其實和該部門有沒有賺錢其實並沒有太大的關係。特別是看到這家北部的遊戲公司這一次裁員的作法,更是讓筆者對這家曾經有著輝煌名聲的遊戲公司的作法不齒。如果說裁員只是憑老闆個人的好惡、或是憑某某員工和老闆的關係來決定裁員的方向,那麼這樣的公司其實還難脫家族企業的形態。
仔細的看看單機遊戲的市場,在這幾年線上遊戲的流行後的確是萎縮了一些。不過在單機遊戲的市場裡,好的遊戲還是有相當不錯的銷售成績。問題是代理遊戲原本就是高難度的工作,隨隨便便的代理一些三流的遊戲,然後把賣得不好的責任怪到行銷、業務的頭上,然後再用這個理由把人家裁掉,實在不是什麼了不起的行為。想要做好單機遊戲的業務,原本就應該好好的挑選產品不是嗎?
(2003.02 發表於電腦玩家雜誌)
銀狐 Silver Fox。一個在遊戲業打滾30年的老頭,現在則是半退休狀態的說書人。有空喜歡玩玩遊戲,談談遊戲產業的事。喜歡出國旅遊,四處吃吃美食增加體重和膽固醇,當當兼職的遊戲顧問、做遊戲的評測,玩一玩自己有興趣的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