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遊戲公司的發言看遊戲公司的發展

從東京電玩展回來不久遊戲龍就宣佈破產,一家遊戲公司又即將消失。或許各位讀者都看過遊戲龍宣佈到日本參展的新聞,一篇「遊戲龍東京發威,日本廠商媒體蜂擁而至」的新聞稿更是表示獲得許多日本公司詢問合作事宜,即將國際揚威的樣子。如果各位把記憶向前推兩年,會記得國內有家名叫聖教士的公司曾經參加E3展,回國後表示該公司獲得近兩百萬美金的訂單。結果這家公司在參展後不到三個月就結束營業,當初所喊出的兩百萬美金的大餅也隨風而去。

看到以上這兩個新聞,相信許多讀者都會感到很奇怪,為什麼遊戲公司所發出的新聞稿和最後的狀況常有著很大的差異。其實自從台灣的遊戲產業漸漸上了軌道之後,由於各大媒體對於遊戲的相關新聞都會加以報導,因此遊戲公司通常都會利用這個管道來發表各種“有利”於遊戲公司的新聞。特別是幾家遊戲公司股票上櫃後,利用各種媒體來發放有益於公司形象的新聞,也成為許多遊戲公司宣傳部門很重要的工作之一。為了創造源源不斷的新聞,炒熱公司的價值,因此經常可以看到遊戲公司憑空創造出各種看似相當偉大的新聞。許多遊戲公司認定媒體不會做追蹤調查的動作,在媒體面前大放厥詞的行為已經到了有點離譜的狀況了。在2003年10月份的電腦玩家雜誌上,筆者所寫的《拋棄式的遊戲公司宣傳用語》那篇文章,就是點出了某些遊戲公司為了炒作新聞而發出的荒謬言論。

要拆穿這些遊戲公司的發言,最好的辦法就是定期追蹤這些說法,看看遊戲公司是否有依照著原本的說詞在進行相關的公司。特別是部份股票上櫃的遊戲公司,由於它們的相關新聞都可以在許多財經的網站上找到,因此每當比對起這些遊戲公司每一年的說法,就會發現到有時候遊戲公司的發言只是為了轉移焦點。最近在商業周刊上,有篇《自製遊戲是青雲路還是不歸路?》的文章,看了就讓筆者不禁要搖頭,在那篇文章中的主角之一~昱泉國際今年更是每股稅後淨值高達六塊以上,因此引起筆者想要好好分析這家公司這段時間內的發言。

昱泉這家公司許多國內的玩家應該都很熟悉,這家公司早期雖然是以幼教產品起家,不過這幾年來在遊戲研發上的確投注了相當大的心血。接連著幾款金庸小說改編的遊戲,以及數款武俠類的產品,讓該公司在玩家間有了一定的評價。筆者個人因為工作的關係,也常接觸昱泉的產品。不過在實際玩過幾款遊戲後,就發現該公司的作品雖然在視覺的效果上有著不錯的水準,不過在遊戲的內涵以及規劃上,卻沒有相對的表現。在該公司跨入線上遊戲的領域後,連續的推出了《笑傲江湖網路版》、《怪獸總動員》等遊戲,更是暴露出該公司在企劃能力以及遊戲製作方向上的問題。去年昱泉在股票上櫃後,曾經表示去年預計到了年底公司應該可以有每股稅後純益1.75元的獲利。不過因為去年台灣遊戲市場的不景氣,雖然昱泉號稱有在E3展獲得美國廠商的訂單,不過最後則是每股虧損1.85元。

在經歷了去年的虧損後,昱泉表示今年會推出包含三款自製、一款代理的四款線上遊戲,同時還要推出四款區域網路遊戲,因此可望在今年有不錯的獲利。可惜到了今年即將要到年末的時候,去年所喊出的目標完全沒有達成,先看看產品的部份,除了一款在市場上沒有造成什麼反應的《怪獸總動員》外,其餘的線上遊戲到現在除了《神甲奇兵》外都不知道在那裡。在沒有產品的狀況下,業績會不好是很自然的事,如果真要說造成業績不好的問題在那裡,那應該是說昱泉的研發進度有問題吧。

遊戲公司必須要認清自己的實力,然後才能針對公司的未來找出方向。就以昱泉這家公司來說,該公司在美術上的確有其實力,因此如果真的就此將公司的重心照新聞所說轉到代工方面,或許能找出這家公司的未來。怕的是這樣的說法只是公司為了掩飾今年業績不佳的說詞,等到明年沒人記得這些話的時候,還是繼續的去做自己不擅長的事,那麼到時候恐怕會創造出比今年更嚇人的赤字。

(2004.01 發表於電腦玩家雜誌)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