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遊戲在E3


每年五月在美國LA舉辦的E3展,是全球遊戲界最重要的展覽之一。今年五月的E3展,台灣的雷爵、億啟、樂陞、昱泉,在台灣政府的帶領下參加了這個國際性的遊戲展覽。在看了這麼多年韓國政府帶著韓國廠商在E3揚威的狀況下,今年在E3的展場裡看到台灣館的出現,總是讓在遊戲業打滾了這麼多年的筆者相當的感慨,台灣的政府終於又做了一件正確的事。帶著遊戲廠商出國參展,可以讓擁有研發實力的公司走出台灣。只有讓這些公司擁有活下去的能力,台灣的遊戲產業才能有長久的未來。

談起台灣遊戲在E3的歷史,就不能不提到另一個展覽~CES,在還沒有E3展的時代裡,那時這個展覽是遊戲廠商的主要展覽。在那個時代裡,國內的大宇就曾經參加過。筆者還記得1994年去美國Las Vegas參觀當年的冬季CES時,就曾經在展場中看到過大宇的攤位。當然那時台灣的遊戲在水準上比不上歐美的遊戲廠商,所以大宇所展出《大富翁Ⅱ》、《魔道子》、《幻象雷電》等遊戲,並沒有吸引到國外廠商的注意。當然在那個年代裡,國內的遊戲廠商就有勇氣到國外參展也是需要很大的勇氣的。可惜的是這樣的參展並沒有實際的成效,因此只能算是出國去參觀罷了。

由於遊戲廠商在CES裡並不受到主辦單位的重視,因此1995年遊戲廠商另外舉辦了E3。這個遊戲界最重要的展覽,隨著各國廠商的配合及支持,很快的就成為所有遊戲業者目光的焦點。今年已經是第十屆,來自世界各地的參展廠商擠滿了E3的會場。而在這個展覽中,台灣廠商也沒有缺席過。除了今年由政府帶領的參展團外,在這十年的E3記錄裡,台灣遊戲廠商也曾陸陸續續在會場中出現過。而這次也不是台灣廠商第一次集體參加E3,數年前台北縣電腦同業公會就曾經帶著幾家相關業者(裡面包含了大宇)參加過E3。只不過那時候參加的廠商都是在被迫的情況下心不甘情不願的參加,因此廠商們也都應付了事。

在眾多參加E3展的台灣廠商中,2001年參展的聖教士應該算是最盛大的了。聖教士大動作的在E3租下龐大的攤位,以豪華的裝潢、充分的準備以及豐富的贈品來對待這個展覽。當時只要有親眼看到它們參展狀況的人,恐怕都會對這家公司把參加E3當作一回事的作法印象深刻。可惜的是這家公司在結束E3參展回到台灣後不久,就因為財務問題而結束了營業。無論當時談到多少的合約,隨著公司的結束這些合約也一併消失。而同一年也去參展的智冠,帶著該公司視為年度大作的《第七封印》到E3展示之後,雖然曾經放出新聞稿表示有廠商接洽希望將遊戲改為遊樂器的版本,不過三年過去了什麼都沒有看到,也算是一點成果都沒有。2001年的E3展除了聖教士、智冠的參展外,其實紅紫、大正這兩家遊戲公司也曾帶著它們的遊戲去參加展覽,可惜的是這些公司最後也都沒有什麼收獲。

今年的E3展,國內的參展公司算是收獲最好的一年。雷爵的《童話》在展覽中成功的外銷到數個國家、昱泉的《鐵鳳凰》在和Sammy合作下也獲得了媒體的票選名次。另外像是樂陞的《鬼疫》、以及億啟的《Beast Destiny》,在會場中也都吸引了參觀者的注意。比起前幾年,有些廠商雖然嘴裡高喊著出國參展,其實在參展的準備上幾乎什麼都沒做;或是有些公司所謂的參展只是為了滿足老闆的虛榮心,今年的台灣館雖然規模沒有辦法和韓國館相比,但總是讓人感覺我們的遊戲廠商又踏出了一步。如果未來有其他的遊戲公司要參加E3展,也請大家做好準備。聖教士雖然後來結束了營業,不過當年它們為了E3所做的準備,就算是現在來看也是很令人滿意的。

像E3這種商展,原本就是做生意外銷的最佳機會,因此廠商如果參展,自然要做足準備,掌握每一個將遊戲行銷到海外的機會,這才是出國參展的最大目的。如果不把握這種機會,讓參展成為沒有意義的虛榮行為;或是隨隨便便發些新聞稿,用一些還不確定的合約嘗試著在國內創造新聞行情,到最後是什麼效果都沒有的。畢竟有做成生意,成功的將自己的遊戲銷售到其他國家才是最實際的。只顧面子光做表面工夫,或是隨隨便便的參展,最後又能獲得什麼呢?

(2004.07 發表於電腦玩家雜誌)


您可以在這裡留下你對這篇文章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