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看遊戲相關新聞的網友應該常會看到「某某公司代理某某遊戲,付出xx百萬簽約金﹝權利金﹞。」這一類的新聞。越是知名、越是賣相好的遊戲,遊戲公司要代理這樣的遊戲要付出的代價通常也越大。而這些新聞中的數字,也從早期的幾百萬台幣,到了這幾年單位變成了美金之後數字卻完全沒有減少。
遊戲公司付出這麼大的代價去代理一款遊戲,最主要的目的一定是為了賺錢﹝廢話,難道是為了做功德嗎﹞。當然作生意沒有人敢說穩賺的,在眾多的代理遊戲中當然有賺錢的,也就會有賠大錢的。而且有不少遊戲公司花了大錢簽來的遊戲,最後不但沒有賺到錢,還讓公司大大虧了一筆。能不能挑到可以賺錢的遊戲,通常也考驗著遊戲公司挑遊戲的眼光。
在線上遊戲的時代裡,遊戲公司在挑遊戲的時候大多會經過測試﹝或是試玩﹞的程序,在這樣的狀況下遊戲公司能夠獲得的遊戲資訊相對來說比較充足。不過在單機遊戲的時代,特別是有許多公司都在搶代理遊戲的那個時代裡,有些遊戲公司可能是只看了遊戲的介紹和幾張畫面就決定了要代理一款遊戲。在這種資訊不足的狀況下,經常最後遊戲拿到手才發現是個燙手的玩意,也因此發生過不少的慘劇。
以下要說的,是一間遊戲公司沒眼光錯過熱賣遊戲的故事:
故事的主角是甲公司,甲公司的規模雖然不算大,不過在那個時代也算是一間叫得出名號的遊戲公司。公司除了有自行研發遊戲外,也有代理遊戲的相關業務。雖然說不像當時其他幾間大公司有那麼多代理的遊戲,不過少數精銳遊戲的政策讓該公司在代理遊戲的這項業務上也有不錯的成績,幾款代理的遊戲也都有賺到錢。
甲公司曾經代理過某一款國外的遊戲,這款遊戲由甲公司代理後進行中文化,在台灣的遊戲市場有著相當不錯的成績。也因為雙方的合作非常愉快,所以後來這款過外的遊戲又推出了第二代,也是繼續由甲公司代理。二代中文化之後銷售的成績比一代還要好,也讓甲公司在這兩款遊戲上賺了很大一筆。
接著這間國外的遊戲公司推出了新遊戲,由於之前的合作關係,因此他們將這遊戲的資料先交給了甲公司,詢問甲公司是否有興趣代理這款遊戲。和前面那兩款遊戲不同,這一次的這款遊戲是改編自漫畫的作品,而且遊戲的類型也和前兩款雙方合作的遊戲不同,因此當甲公司拿到這款遊戲的資料時,猶豫是否要代理這款遊戲。
這款遊戲的原作有在看漫畫的人應該都知道,雖然作品的風格有些另類,讓遊戲也因為這個原因顯得不是那麼主流。不過憑藉著漫畫的知名度,再加上相關商品在市場銷售的狀況,代理這款遊戲雖然可能賺不了大錢,從其他遊戲公司的角度來看賠錢的機會也不會很大。結果甲公司的負責人或許是不熟悉漫畫,因此最後決定不要代理這款遊戲。
甲公司放棄這款遊戲,自然也給了其他公司機會。最後這款遊戲的代理權被乙公司拿到,經過中文化之後遊戲推出,果然創造了不錯的銷售成績。而且乙公司還搭上漫畫的合作行銷,遊戲和漫畫做了搭配的銷售。另外乙公司還想辦法進了一批漫畫的相關商品,搭配著遊戲推出了『精裝版』、『典藏版』、『最終限定版』等多個版本狠狠的撈了一筆。
一個可以賺錢的遊戲,卻在甲公司沒有眼光的狀況下溜到別間公司的手中,當甲公司的老闆看著乙公司的老闆高興的算鈔票時,心裡應該會很感嘆吧。
以下要說的,則是另一間遊戲公司花大錢搶來一個半成品的故事:
故事的主角是丙公司,在那個單機遊戲的代理時代裡,丙公司雖然不是業界排名數一數二的遊戲公司,不過公司的規模不算小,代理遊戲的數量也不少,以業績來說算是遊戲業界的前段班。對於搶遊戲代理權,丙公司一向是相當的積極,如果覺得一款遊戲知名度夠,絕對願意花大錢去爭取遊戲的代理權。
有一款早期相當有名的遊戲,在經過了很多年之後傳出了要推出續集遊戲的風聲。這款遊戲的前作,在很多年前是非常知名的遊戲,無論是遊戲的玩法、畫面的表現以及遊戲的趣味性都可以說是名作。因此隨著續集遊戲即將要推出的消息傳出,就引起了許多公司的注意。由於原本開發前作的遊戲公司在這幾年中已經被國外的大型開發商收購了,因此續集的版權自然轉移到這間大型開發商。
在那個時代,台灣遊戲公司經常會在國外的大型遊戲展覽時去搶遊戲。在某一次展覽中,這款續集遊戲的資料第一次出現在這間大型遊戲開發商的參展遊戲列表中。其他主打的遊戲有大量的宣傳資料﹝影片、遊戲畫面等等﹞,不過這款遊戲或許是因為完成度還很低,因此只有簡單的書面宣傳資料。
丙公司的相關人員也算是玩遊戲的老玩家,因此在資料中看到這款續集遊戲的名稱出現讓他眼睛一亮,雖然目前遊戲能夠獲得的資料並不多,不過他認為這是名遊戲的續作絕對有宣傳的價值,因此強力推薦公司將這款遊戲簽下來。由於遊戲的完成度還很低,因此沒有什麼競爭代理權的對手,所以很順利的丙公司就將遊戲代理權搶到手。
遊戲簽下來之後,接著就是要等遊戲開發完成了。就這樣一等再等,等了一年多這款遊戲還是沒有完成。到最後丙公司拿到遊戲的時候,已經是簽下代理權的三年之後。從遊戲的相關資料來看,這遊戲並不是那間大型開發商研發的,而是交給底下的小型工作室做的,而且中間還因為小型工作室被裁撤的關係,遊戲還換了另外的工作室來繼續研發的工作。也正是因為這樣,所以遊戲才會拖了這麼久才完成。
結果,這款遊戲的銷售狀況非常的糟糕。丙公司將這款花了大錢取得代理權的遊戲當作重點遊戲進行宣傳,想要靠著前作的名聲用行銷的方式想辦法賺回簽約金。不過遊戲在國外推出後就沒有獲得什麼好評,遊戲中大量的臭蟲以及設計不良的遊戲內容,丙公司花了再多的工夫去包裝,都沒有辦法掩飾這遊戲是個爛遊戲的事實。而大量的行銷與廣告的結果,讓丙公司在這款遊戲上虧了更多的錢。
花大錢搶來一個爛遊戲,這是所有做代理遊戲的公司都不願意看到的狀況。在不明瞭遊戲的實際狀況,只憑著前作的名聲就做出代理決定的丙公司,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銀狐個人一直覺得遊戲從某個角度來看很像電影。就算有了大卡司、就算花了大錢做特效,也不見得能保證這部電影一定會賣座。而有時候一部不錯的電影,也會因為同一個檔期遇到更強的對手,或是因為某些天時地利的不佳,造成『叫好不叫座』的狀況。遊戲代理也是一樣,就算是做了再詳細的評估、測試,也只能讓遊戲的成功率提高,沒有人敢保證有那一款代理的遊戲是100%會成功的。這種不確定性,或許也是遊戲這個產業有趣的地方吧。
銀狐 Silver Fox。一個在遊戲業打滾30年的老頭,現在則是半退休狀態的說書人。有空喜歡玩玩遊戲,談談遊戲產業的事。喜歡出國旅遊,四處吃吃美食增加體重和膽固醇,當當兼職的遊戲顧問、做遊戲的評測,玩一玩自己有興趣的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