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皇統李皇葵董事長自爆公司作假帳

原本這篇文章計劃是在9月15日發表,以符合『歷史上的今天』的這個標題。不過因為9月15日是星期六,因此特別提早一天發表,敬請見諒。

2004年9月15號,皇統科技董事長李皇葵今天公開坦承,過去三年來,利用虛設行號虛增營收達新台幣37億元,李皇葵今天公開向投資人道歉;他表示,今天向有關單位自首並公開虛灌營收的事實,也願意接受法律制裁。(當年的新聞報導)

在台灣的遊戲產業相關歷史中,有遊戲公司因為巨額虧損,最後被母公司將它併回集團的(第三波/宏碁);有跨足軟體/遊戲相關業務,公司規模越滾越大最後資金週轉不靈破產收場的(華彩);而皇統原始的本業是幼教光碟,後來大舉進軍遊戲軟體業,最後的下場則是公司做假帳、相關人員被判刑,現在公司已經消失。

這幾間公司都是上市/上櫃的公司,而公司經營不善的結果就是讓投資該公司股票的股東們血本全無。近期遊戲產業又開始變得熱門,許多新冒出頭的公司紛紛搶著要上市上櫃,而銀狐也聽聞業界某些公司為了上市/上櫃採用了類似的手段,讓銀狐想起當年皇統的這個案例。

上市/上櫃公司每年要面對股東,因此必須讓公司的財報好看;想要上市/上櫃的公司,讓財報好看則是成功上市/上櫃的必備條件。當公司的經營狀況不佳,或是財報出現的數字不夠讓人滿意時,心術不正的遊戲公司(其實不只是遊戲公司,很多業界都有類似的故事)就會在公司的財報上作手腳。

一般來說,這些公司在財報上搞鬼最常見的作法就是增加『不存在』的收入。就以皇統的這個案例來說,就是透過虛設的子公司,然後藉由母公司和子公司的交易,將母公司的營業額衝高。當然這所謂的營業額只是帳面上的數字,因此實際上母公司的業績並沒有帳面上那麼漂亮。

另一個常見的作法,就是隱藏支出,將公司的支出轉移到子公司,讓母公司的支出減少以美化財報。就以遊戲公司來說,另外成立子公司來取得遊戲的代理權,簽約金、權利金這些大筆的支出由子公司支出,然後收錢的卻是母公司。藉由這種將支出隱藏的方式,就可以美化母公司的財務報表。

或許有人會認為,這些公司這麼搞都不怕以後會出問題嗎?看看博達案、訊碟案,這一個又一個的假財報案,這些大公司的會計事務所也都不是小公司,但都會在這樣的案子裡栽跟頭,相關的會計師也都因此受到處罰。如果連上市/上櫃的公司這麼搞都不見得查得出來,未上市/上櫃公司的帳更是難看清。

這些有心在財報上搞鬼想要上市/上櫃的公司,當然抱的都是上市/上櫃後股票換現金的龐大暴利。所以投資大眾不得不慎,身為遊戲產業一份子的我們也要注意,不要成為這種公司的幫兇。

2 comments

  1. 景氣不好
    上市櫃不見得有利

    很多真正賺錢的公司其實都按兵不動,不推上櫃

    倒是一堆其實虧的一屁股的(例如上面講那間公司,在大陸其實虧的好慘)
    想盡辦法想上櫃騙錢 XDDD

  2. 不只是遊戲公司

    最近某間興櫃的網路公司也是一樣

    偷偷開了一堆僑外資的子公司

    灌了一大堆水

    聽說明年要正式上櫃 XDDDDD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