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第1292期)的封面故事是王雪紅投資的威望國際(Catchplay)的故事(商業周刊文章連結在此)。有在看電影的人,最近幾年應該都會看到這間公司所引進的電影。無論是印度電影『三個傻瓜』或是好萊塢大片『王者之聲』,都可以看到這間公司發行的影片。
這件事相當的複雜,威望國際對公司的前任總經理提告(新聞連結在此),而威望國際提告的總經理也發表澄清的聲明(新聞連結在此)。如果各位對這件事有興趣,歡迎自己去閱讀本期的商業週刊以及相關新聞,銀狐在這裡就不多提雜誌的內容。至於後續的發展,就需要持續關注下去。
許多新聞媒體在報導這件事的時候,使用的都是『投資失利』這樣的標題。但是銀狐看過這相關的報導後,覺得使用投資失利來形容這件事似乎不是很適當。真要用某個成語來形容這件事,識人不明或是引狼入室可能都比投資失利要適合。大約在十幾年前,國內的遊戲產業也發生過類似的事。
以下開始歷史故事:
故事的主角,是一位喜歡遊戲的軟體公司老闆賈先生(假名)。賈先生從學生時期就很喜歡玩遊戲,大學的時候學的是軟體工程,在退伍之後和幾個朋友集資開了間軟體公司,以設計商用軟體以及資料軟體為主要的業務。雖然學以致用,不過賈先生一直希望能夠從事遊戲相關的工作。
在某一次的聚會中,賈先生遇見了一位徐先生(假名),徐生先對於遊戲這一行說得頭頭是道,讓賈先生非常的佩服。經過長談之後,賈先生得知徐先生苦於沒有資金所以無法一展長才。而賈先生這幾年軟體公司還滿賺錢的,就這麼一拍即合,由賈先生和朋友們出資成立一間新公司,賈先生自己擔任董事長負責公司的資金,徐先生擔任總經理並負責幫公司找人以及相關的運作。
很快的這間公司就成立了,徐先生透過自己的人脈關係找來了許多的人。原本賈先生希望公司成立是要自己研發遊戲的,不過徐先生告訴賈先生研發遊戲的投資太大,初期最好先以代理遊戲為主。當時還是單機遊戲盛行的時代,許多台灣的遊戲公司引進了世界各國的單機遊戲,證明了單機遊戲的代理市場是有利可圖的。
很快的一年過去了,這間公司代理了三款來自國外不同遊戲公司的產品。公司的狀況雖然不算很賺錢,不過從報表上來看當年公司的業績應該是賺錢的。不過賈先生對於報表上有大量的收入是待收貨款的部份有些擔心,徐先生向他解釋這是因為台灣的遊戲銷售制度就是這樣,遊戲廠商將遊戲鋪到市場上,要等到產品賣掉才有現金收入,所以才會帳面上有這麼多待收貨款。
對於一間跨過了第一年,要朝向第二年邁進的遊戲公司,徐先生向賈先生提出了公司需要更多資金運作。因為要從目前市場上現有的公司手中奪取好的產品,需要支付較多的簽約金和權利金。這是一場比錢的戰爭,公司如果沒有充足的資金,是沒有辦法爭奪更好的代理產品。賈先生被說服了之後,公司的股東們又投入一筆資金。
在新一波資金的投入下,這間公司的第二年代理了十款產品。在這其中有徐先生所謂的強勢產品,也有幾款從其他遊戲代理商手中搶來的遊戲。當徐先生向賈先生報告他們從目前市場上老大的手中爭奪到一款代理產品的時候,賈先生非常的高興,認為自己和股東們投入的資金獲得了很好的報酬。
第二年過去了,賈先生再一次的拿著當年的報表和徐先生開會。在會議中徐先生很老實的對賈先生表示,當年代理的十款產品並沒有都賺到錢,其中有一兩款銷售的成績不是很理想,他個人認為這是因為在資金不足的狀況下行銷和宣傳做得不夠,公司明年應該要加強這一方面的動作。
至於那款從別人手中搶下的產品,銷售的成績非常的好,在年底的這個銷售檔期出貨數量驚人。當然也因為這樣,待收貨款的數字又增加了不少。不過徐先生告訴賈先生他個人對這款產品很有信心,鋪到市場上的貨很快的就會全部賣掉,到時候公司就會湧入大量的現金。
公司已經開了兩年,再加上看樣子業績還算不錯,但是賈先生還是不斷想著自主開發的事。他和徐先生談了一陣子之後,徐先生也同意了公司投入自主開發的事,不過自主開發代表著公司又需要更多的資金運作,於是賈先生和公司的股東們再一次的投入資金。
轉眼第三年很快的又過去了,這一年的年底徐先生帶著不太好看的報表來找賈先生。徐先生表示今年公司的代理遊戲業務已經成長到十八款產品,在這一部份賺了不少錢。但是研發的部份目前還在投入資源的階段,產品還沒有完成,因此吃掉了代理遊戲這一部份的獲利。
徐先生告訴賈先生,這樣的狀況在公司投入自主研發的初期是很正常,如果這個時候放棄自主研發,那麼過去一年投入的資源就白費了。賈先生本身從事的是軟體開發的工作,自然能瞭解徐先生所說的話,他也覺得公司應該要繼續自主研發。由於今年公司的獲利被自主研發拖累,因此賈先生和股東們又再一次的進行了增資。
轉眼這間公司已經進入了第四年。這一年過了才一半,有一天徐先生來找賈先生,對賈先生表示他在大陸有個很好的機會,因此他不得不辭掉目前的工作。徐先生對賈先生表示他非常感謝賈先生給他這個機會,也正是因為這個機會才會有大陸的遊戲公司找上他,給他非常高的待遇以及福利。
經過長談之後,賈先生雖然不捨,不過對方開給徐先生的待遇實在太高,不是賈先生這間小公司可以負擔得起的。於是賈先生接受了徐先生的辭職,在還沒有找到適合的接任人選前,賈先生決定自己暫代總經理的職位。
在徐先生離開這間公司時,公司內也有少數的人隨著徐先生一起離開,一位公司成立就負責行政管理工作的小姐、一位負責行銷宣傳的主管,以及研發單位專案的負責人,都隨著徐先生一起跳槽到那間大陸的遊戲公司去了。
賈先生接下公司的總經理工作後,首先要做的就是把某些職位上的空洞補上。他將自己軟體公司內的一位財會人員調到這間公司接管行政管理以及財務方面的工作,同時將原本一位資深的行銷宣傳人員升為主管,再將一位從公司成立研發單位就任職的遊戲企劃升為該專案的負責人。
賈先生才接管這間公司幾個月,馬上就爆出了好幾件事。首先是新的行銷主管報告,從她接手行銷宣傳後,相關工作的接口就向他暗示以往的回扣是否要繼續。這位新任的行銷主管從這些暗示,以及以往行銷宣傳費用表單中,推斷出以往公司在行銷宣傳時都有超過5%的費用作為回扣流入了某人的口袋。
接手公司財會相關業務的員工很快的也發現以往公司的報表有問題,前幾年每到年底公司就會大量出貨,靠著這筆待收貨款來平衡當年的報表,營造出當年度有獲利的狀況。但是這大量的出貨會在幾個月後陸陸續續的退貨回來,然後公司又再大量的出貨來平衡帳面上的數字。而且其中某間配合接收這大量出貨的公司,從徐先生離職之後就和公司停止了業務往來。
再繼續往下查,發現公司和國外遊戲公司簽的合約也有部份有問題。其中有幾份合約並不是直接和原廠簽約,而是透過了第三者取得遊戲的授權。在這個多轉了一手的狀況下,這幾張合約支付的簽約金以及權利金都不符合業界的水平。雖然這也可能是為了爭奪代理權不得不提高的價格,但是公司為了這幾款遊戲付出的代價實在太大。
代理遊戲的業務部份找出一堆大洞,同時研發單位那邊也傳來了同樣的消息。在當時公司成立研發單位的時候,徐先生以公司自主研發還不成熟為由,將某些工作發包給公司以外的工作室,隨著這些發包的工作一一回來,接手專案的負責人發現外包單位的水準完全不符公司的需求,而且發包的價格也遠高於正常的價格。其中某個外包單位,似乎就是徐先生跳槽去的那間大陸公司。
這一件又一件的事情爆出來,讓賈先生發現自己找來的這個徐先生根本不是他原本所想像的那個人。雖然公司沒有明確的證據證明這一切都是徐先生搞的鬼,不過當時公司的主導權的確是在徐先生的手中。就算這一切不是徐先生主導的,他也必須要對這一切的事情負責。
賈先生向公司的股東們報告了相關的事情,其中的一位股東表示要調查清楚。這位股東另外找了有遊戲產業相關經驗的人來檢視公司這幾年的報表、合約以及公司所有的金錢往來,同時也找了偵信社去調查徐先生和那幾位一起離職的員工。
調查的結果讓賈先生非常的吃驚,在這幾年的時間裡徐先生及他的同夥們利用掌握公司權力的機會,至少從公司搬走了超過五百萬以上的金錢。而某些和國外廠商簽的合約中的黑洞,以及無法調查出結果的某些回扣更是不只這個金額。那幾位和徐先生一起離職的員工,全部是徐先生的同夥,而且其中的一位小姐還是徐先生的小老婆。
賈先生的一場遊戲夢,結果反而被人用來中飽私囊。這幾年公司報表上看起來的賺錢其實都是假的,徐先生利用出貨給幽靈公司創造出來的待收貨款營造出公司有賺錢的假象,但是這樣搬東牆補西牆的方式讓洞越來越大,眼看著事情就要爆發。而透過轉包工作給大陸遊戲公司,也讓徐先生在那邊累積出人脈。在帳已經做不下去之前,徐先生和同夥早早逃到大陸去。賈先生發現事實後,徐先生已經到逃到大陸去,而且換了個名字繼續吃香喝辣。
清查之後,賈先生發現這間公司早就被掏空了,公司以往代理的遊戲未來能幫公司賺到的錢有限,目前正在研發的遊戲距離完成還有很長的時間。如果要繼續完成這款自主研發的遊戲,又需要再投入資金讓公司能繼續運作下去。但是幾個股東在這一波的打擊後已經不願意再投資,於是公司在還沒有滿第四年的時候結束了營業。賈先生和他的幾位股東朋友在這次的投資中都受了不小的傷,作為主要投資者的賈先生更是元氣大傷,從此之後再也不去想開遊戲公司的事。
銀狐 Silver Fox。一個在遊戲業打滾30年的老頭,現在則是半退休狀態的說書人。有空喜歡玩玩遊戲,談談遊戲產業的事。喜歡出國旅遊,四處吃吃美食增加體重和膽固醇,當當兼職的遊戲顧問、做遊戲的評測,玩一玩自己有興趣的遊戲。
經典..
算時間,我好像知道這是誰 但是結局有點不同, 如果真如我所推測 假名徐先生應該是回來又完了六年,但是在下已經將他終結掉了,如果對故事有興趣我可以私下提供
照慣例我都要說「本故事純屬虛構, 與真實人事物無關. 請勿對號入座』的 (笑)
印象中小型科技公司(網路, 電腦, 電玩…)常有弊端, 原因是之前科技業這個招牌很紅, 好像高人一等, 所以外界很多都想進來投資, 可是科技又變化太快, 出資者往往不是很能掌握. 所以居心不正的人就有上下其手的空間.
面試是每個有心想要打天下的人每天,每一個機緣都應該要做的事。
不過這點學校沒有教XD
這個手法……根本就是標準的詐騙啊!
這隻手遮天的能力太厲害了,遊戲業能人真是不少。
這種人什麼產業都有.
只不過投資者越是不熟的產業, 這樣的人越有空間.
讓我創造徐先生這角色的某位真實主角若是在給他幾年時間,
應該也有機會創造更高的詐騙金額.
只不過當時金主收手得快, 所以 …. (笑)
這篇真的集大成…
呼 …. 總算把這好長的一篇打完.
投資者進入陌生的產業,最怕是找錯了人。
浪費的時間、浪費了金錢,最後很可能什麼成果都沒有。
故事中的徐先生並沒有這個人,
這是銀狐集合了曾經在遊戲產業騙吃騙喝的幾位主角的豐功偉業『創造』出來的虛擬人物,
請不要詢問銀狐這是在影射那位。
將這些故事融合在一起,是提醒大家遊戲產業曾經有人,用過這樣的招術在削錢 ….
很能言善道的人一直是大家所喜歡的,但多少是口蜜腹劍這就無從得知。身為董事沒有安插自己的親信在公司裡頭把握重要資訊,被掏空也是理所當然的事,就當做是一場教訓啦….
這個嘛 …. (望向威望國際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