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業自得

與其不斷的幫國外的廠商賺錢,拿著大把大把的鈔票去養國外的遊戲,還不如早點狠下心來研發吧。擁有研發的實力、自己的產品,才有走出台灣的能力。也只有擁有研發能力的遊戲公司,才能夠長久的經營下去。

以上這段話,是銀狐2003年7月為經濟部工業局數位內容資源中心所寫的一篇文章中的一段。(完整的文章台灣遊戲公司需要擁有研發實力請點這裡)

在這一期的今周刊中有篇標題為『台電玩拿冠軍,卻暗泣賺不到錢。』的文章(連結在此)中,有著這麼一段的報導:

中國自二○○六年開始,逐漸成為台廠喜愛的遊戲代理來源,「因為中國遊戲價格比韓國遊戲便宜一半,品質也越來越好。」曾在智冠任職的高階主管說,短短六年內,台灣代理的中國遊戲就高達一三○款,「代理遊戲就可以輕鬆賺錢,誰還要費心費力地搞研發。」

其實翻開台灣遊戲業的歷史,曾經有過一段時間台灣的自製研發遊戲相當的風光,那時幾間擁有研發實力的遊戲公司所開發出來的單機遊戲,是被韓國的大企業(LG、SKC等等)搶著代理。在那個韓國遊戲產業還沒有萌芽的時代,台灣的遊戲產業曾經有過一小段時間的榮景。

只不過好景不常,這樣的輝煌時代很快的就過去了。來自歐美的代理遊戲以較精良的設計以及豐富的內容成為遊戲市場上的暢銷商品。而這些來自歐美的遊戲在中文化之後,更是將台灣的自製遊戲打得落花流水,一些中小型的遊戲公司很快的就退出了自製遊戲的行列。

反過來看我們國內,自製遊戲的水準這幾年雖然略有成長,但是卻必須要面臨眾多代理的遊戲挑戰。若是繼續如此畸形的發展,搞不好過個幾年再也看不到真正國產的遊戲,那時我們台灣的遊戲產業會變得如何呢?

以上這段話,是銀狐2000年12月在電腦玩家狐言亂語專欄文章中的一段。(完整的文章供需失調的台灣遊戲產業請點這裡)

在這之後,台灣的遊戲產業歷經過好幾代。先是幾間大公司砸大錢搶國外遊戲的代理權,搶到最後第三波大赤字、華彩破產;接著進入線上遊戲的時代,一堆新興的遊戲公司又捧著大筆鈔票到韓國去搶著代理韓國的線上遊戲。

因此為了不再被代理遊戲所牽制,台灣的遊戲廠商必須要正視組織研發團隊這件事。只有自己擁有研發的能力、擁有自己的產品,才能在這個線上遊戲的戰場中殺出一條血路。

以上這段話,是銀狐2003年6月為經濟部工業局數位內容資源中心所寫的一篇文章中的一段。(完整的文章韓國線上遊戲狂潮裡的台灣遊戲產業請點這裡)

在韓國遊戲的權利金越喊越高之後,大家又把代理遊戲的目光從韓國轉向中國遊戲公司開發的線上遊戲。然後隨著市場轉型,台灣的遊戲公司改著去搶網頁遊戲,現在則是搶手機遊戲。一整個台灣遊戲產業的歷史看下來,只看台灣遊戲廠商不斷的拿錢去買國外的遊戲。

與這些遊戲公司為了搶國外線上遊戲所花費的金錢相比,投資自己的團隊來開發屬於自己的線上遊戲其實並沒有那麼貴。與其一次又一次的為了爭奪國外的線上遊戲而花下大筆的金錢,為什麼不下定決定想辦法掙脫國外公司的掌控?如果引進國外的線上遊戲卻沒有辦法獲得相對的技術,那麼無疑是在幫這些國外的公司賺錢而已。只有自己有能力開發線上遊戲,才可以走出自己的路。

以上這段話,是銀狐2002年8月在電腦玩家狐言亂語專欄文章中的一段。(完整的文章台灣的線上遊戲在那裡請點這裡)

這麼多年以來,銀狐不斷的在自己的文章中表達自己對於台灣遊戲產業需要擁有研發實力的看法。這話題說了很多次,次數多到銀狐都覺得自己是在狗吠火車似的。但是比起研發需要投資金錢、人力、時間才能看到成果,大多數的遊戲公司都希望投下資金後快快的就能看到回收,因此大多選擇代理遊戲的這一條路。看看目前市場上的遊戲公司,像這種靠著代理遊戲為本業的遊戲公司是不是佔了台灣遊戲產業的大多數?

前一陣子,銀狐因為某些原因接觸過國內某些有意進軍遊戲業的投資者。其中和某位投資者的對話大致如下:

投資者「如果成立一間遊戲公司,要多久可以開始獲利?」
銀 狐「成立研發單位的話,第一年算投資,第二年想要打平有難度,第三年有機會開始賺錢。」
投資者「為什麼自製遊戲要這麼長的時間?」
銀 狐「因為需要時間累積遊戲開發的基礎和默契,第一款作品通常是用來練兵的。」
投資者「代理遊戲呢?」
銀 狐「如果挑到立刻可以開始營運的好產品,那麼第一年就有機會賺錢。」

而這樣的對話,其結果通常就是原本有意願的投資者變得退縮。不然就是投資者改變原本想要投資自製遊戲的想法,改變主意要投資一間代理遊戲的公司。而這樣的戲碼,在這十幾年間其實是不斷的在上演著的。

有人說銀狐很笨,為什麼要這麼誠實的告訴投資者實情,先把錢騙到手再說。但是在銀狐的觀念中,用這種不老實的方式騙投資者,最後當投資者撤資收手時,除了投資者損失了金錢,我們自己也會損失這段時間的努力。這種雙方都沒有好處的狀況,並不是銀狐喜歡看到的。

把話題再拉回到這次新聞的主題上。事實上,銀狐不相信這些以代理遊戲為主要業務的老闆們沒有想過也許有一天會代理不到遊戲,只不過大多數的遊戲公司老闆並不考慮那麼長久的事情,眼前能不能夠賺錢通常會是他們最關切的事。而現在落到這樣的下場再來後悔當初不投資研發,其實也不過是自己承擔自己選擇的後果。

同樣的狀況,大陸遊戲也曾經遭遇過。幾年前,大陸的線上遊戲熱門排行榜上也都是韓國遊戲,而大陸的遊戲業者發現這個狀況後,他們雖然沒有做出停止代理韓國遊戲的動作,不過他們卻加大了自製研發遊戲的動作。而經過這幾年的時間下來,不可否認的是大陸遊戲進步得非常快,不只在大陸當地佔有了相當大的市場,還外銷到世界各地。

接下來這段話會得罪人,如有得罪請多見諒 ….

曾經有位投資過研發遊戲,最後卻把整個研發單位砍掉的老闆對銀狐抱怨。給了研發單位很大的空間,讓他們去做他們想做的事,結果幾年過去研發單位沒有做出什麼成績。而這位老闆最後的選擇是砍掉整個研發單位,從此公司不再碰和自製研發遊戲有關的業務。

對已經有投資研發的老闆銀狐要這麼說,若是您的研發團隊一直做不出成績,那麼請自己看看自己是不是用錯了人。你的專案主管、你的研發主管甚至是你本人是不是做錯了什麼。如果給了他們充足的時間、資源卻一直做不出成績,繼續讓這樣的人待在那個位置上對誰都不好。當你繼續讓這樣的人擔任你的研發主管,就代表著你要一併承擔研發單位做不出成績的後果。

有句成語『自業自得』,其意思和自作自受是一樣的。今天台灣的遊戲產業落到這個狀況,所有遊戲產業的一份子(當然也包含銀狐)都有責任。而責任最大的,就是各遊戲公司的老闆,因為各位老闆這麼多年來如此決定公司的方向,才讓現在台灣的遊戲產業面臨如此大的挑戰。而今天最沒有資格抱怨環境變得惡劣的,其實是各位老闆。

如果各位老闆真的想要改變台灣遊戲產業的狀況,就好好的投資自製遊戲,善待各位公司裡辛勞的遊戲研發人員,讓他們做出能夠和國外遊戲公司競爭的作品,這樣台灣的遊戲產業才有未來,才能擺脫長久以來依賴代理遊戲的這個狀況。

6 comments

  1. 看了大陸這樣搞,我覺得與其代理不如買股票買研發團隊之類的比較快RD也可以從有基礎的地方來練一下

    1. 買大陸的研發團隊?
      根據大陸自己的新聞報導,有八成的研發團隊都發生過跳槽的狀況呢 (笑)

  2. 遊戲界的特色,就是第一二線主管的本位主義過重,造成內鬥不斷; 再配合呆灣老闆喜歡放縱員工互鬥的特性~如魚得水啊

  3. 例如,我們不該發展自製遊戲,

    和銀狐大的文一比較之下,不忍說orz

  4. 自主研發一直都需要時間與對的人
    有個Croteam的遊戲研發團隊,他們來自克羅埃西亞(估計還沒多少人能達出克羅埃西亞在哪)
    1993年成立後雖說只有少少幾款在台灣可能沒什麼人知道、但在當時歐洲Amiga平台上頗受好評的自主研發遊戲
    2001這批只有6個人的公司自己靠經驗累積、開發出屬於自己的引擎並推出了Serious Sam系列,到了去年又更加發展到三代引擎並推出遊戲
    他們明顯不是什麼大公司有大手筆大資金,這樣的小巧團隊卻能造就在西方頗受讚許的經典,我喜歡他們更勝於許多大公司

  5. 鬼島老闆有三招
    引進、代理、Cost Down…不只是遊戲業這樣,所謂的科技產業也差不多。

    看看鬼島面板業,五年前的技術還超過韓國。
    現在鬼島新的面板還大概只有韓國三年前的水準…韓國早就遠遠超過我們了。
    能說台灣沒人才,員工不爭氣嗎?
    說來說去都是慣老闆太多,不思長進。
    科技業有個笑話…
    今天蓋廠、明天生產、後天撈錢,就是鬼島老闆的心態。
    至於技術,就如上面說的,引進、代理…然後壓低員工薪資Cost Down

    這已經不是遊戲業的問題,是我們整個國家有錢當老闆的人心態有病。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