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產業歷史故事【22】砍掉重練還是你的功勞?你別臭美了

遊戲產業是個相當有吸引力的產業,或許是在外的表現相當的光鮮亮麗,因此每年都會吸引不少新的投資者想要加入這個產業。這些投資者進入遊戲這行,有的採用直接投資現有的遊戲公司、有的採用收購原本的遊戲公司、還有的會成立新的公司,然後從其他的公司挖角重要成員或是團隊來建立公司開始的基礎。

如果這些投資者選擇的是成立新的遊戲公司,然後從其他的遊戲公司挖角重要成員或是團隊,那麼這個被挖角的對象或是團隊是什麼水準的就很重要的。好的成員或是團隊可以讓投資的老闆上天堂;而不好的成員或是團隊除了會讓投資的老闆下地獄,還會落得血本無歸的慘劇。以下要說的故事,就是一個外行的老闆遇上糟糕的團隊,最後不得不砍掉重練的故事。

故事的老闆Z先生是位傳統產業出身的老闆,因為自己對於遊戲相當有興趣,在本業有了穩固的成績後,想要跨足到遊戲這一行來發展自己有興趣的事業。在那個線上遊戲產業剛剛開始有爆炸性的成長,電視、報紙等媒體一天到晚都在講遊戲產業的未來有多大的潛力時Z先生拿出一大筆錢準備成立一間新的遊戲公司。

成立新公司除了要有錢,當然也要有人。Z先生經過朋友的介紹,認識了原本就在遊戲產業已經待過好一段時間的T先生。T先生在遊戲產業待了近十年,也陸陸續續在數間不同的遊戲公司就職過,從他的資歷上來看也像是一步步的爬到現在的位置。於是Z先生和T先生約了個時間,找了個地方好好的談了一陣子。看T先生說得頭頭是道,分析事情也分析得有條有理的,讓Z先生相當的放心,認為自己似乎是找到對的人選,於是在事情敲定之後新公司成立,Z先生自己擔任公司的總經理,然後讓T先生擔任公司的第二號人物,負責新公司實際營運的相關工作。

T先生並不是外行人,他以往的資歷雖然和研發有沾到邊,不過畢竟不是真正懂遊戲研發的人,所以他也沒有天真的讓新成立的公司立刻開始研發遊戲。於是和當時許多新成立的遊戲公司一樣,這間公司也選擇的代理遊戲做為公司的目標。身為負責公司實際營運工作的T先生,自然從代理遊戲的挑選開始了相關的工作。挑了公司要代理的遊戲後,接下來就是營運遊戲的實戰。身為這一切工作負責人的T先生,訂定了許多的執行準則和辦法,作為這間新公司的SOP。

公司開始營運遊戲後,問題開始一個個冒了出來。T先生雖然說得頭頭是道,不過他以往的經歷大多只有參與支援工作,真正的實戰經驗雖然不是零,不過也不算太多。而他依自己的經驗所訂出來的這些公司營運遊戲的SOP,雖然聽起來好像有那麼一回事,不過在執行的時候卻有許許多多運作不順的狀況。而且在T先生堅持公司一定要照這些SOP來運作的狀況下,某些死硬的規則反而還造成了困擾。遊戲的運營有時候需要很靈活的調整計劃,因為現實的變數很多,如果只顧著有沒有照計劃走而沒有考慮到外在的變化,有時候不見得是最好的辦法。

營運代理的線上遊戲有很多的『眉角』,從如何挑選一款要代理的遊戲、到代理進來的遊戲該如果調整配合市場、以及遊戲該採用什麼樣的營運策略、做什麼樣的行銷和宣傳,每一款遊戲都應該針對遊戲的特性,而不是按照那唯一的操作SOP用一致的方式去進行。不過T先生在營運遊戲這方面的經驗不太夠,他並沒有發現自己那一套是不靈活且死板的。於是就在這樣的狀況下,這間公司第一年營運的兩款代理遊戲並沒有讓公司賺到錢。其中一款因為遊戲本身的表現還不錯,讓公司勉強收支平衡;但另一款遊戲則是賠到連成本都沒有賺回來。

第一年過去了,這間新公司的成績並不好。不過新公司想要一砲而紅本來就有難度,於是Z先生決定再給這間公司一年的時間。T先生為了要做出成績,也將原本的營運團隊做了改組,將一些在工作上和他配合得比較差的成員淘汰掉,然後重新招募新人來填補這些空缺。然後為了要在第二年做出成績,T先生決定第二年要推出比第一年更多的遊戲,藉由衝量的方式來創造出更高的營收。也因為這樣的規劃,所以原本的營運團隊也增加了更多的人手,然後將這個團隊一分為二,變為兩個獨立的營運單位,全部在他的指揮下進行不同遊戲的營運。

第二年,就在T先生的規劃下公司推出了更多的遊戲。前一年公司的兩款遊戲間隔了八個月,而這一年則是以三到四個月的時間就推出一款新遊戲的方式在運作。遊戲推出的數量增加,也代表了營運和行銷的成本大增。依照著T先生所規劃的SOP,這一年才過了三分之二這間公司就已經上市了三款新遊戲。去年推出的兩款遊戲雖然有一款大賠的已經收掉,不過那款勉強收支平衡的遊戲則是進入了第二年的營運。

很不幸的,這一年該公司推出的三款遊戲都沒有成功。在T先生不靈活的營運計劃下,三款屬性不同的遊戲全部用一樣的操作方式,結果這三款遊戲不但都沒有賺到錢,去年的那款舊遊戲也因為遊戲的壽命到了後期,沒有辦法再創造前一年的成績,所以該遊戲的營運狀況也從原本勉強收支平衡變成虧損。換句話說,這間公司目前營運的四款遊戲全部都在賠錢,問題已經變得相當嚴重了。

第二年還沒有過完,公司的營運狀況已經出現非常糟糕的狀況。這時老闆Z先生終於忍不住了,他開始涉入公司的遊戲營運工作。在分析目前營運的四款遊戲後,老闆Z先生先將其中的兩款遊戲停止營運,免得這兩款遊戲每個月不斷帶給公司赤字。然後將原本的兩個營運團隊砍到剩下半個,將原本T先生帶來的那幾位公司成立的元老成員全部開除,只留下今年T先生錄取的幾位新人。至於一直沒有讓公司賺錢的T先生,老闆Z先生也決定請他回家吃自己,原本T先生的工作則是老闆Z先生自己來做。

Z先生是喜歡遊戲的老闆,所以他沒有將公司關了一了百了。在他接下相關的工作後,他開始以傳統產業的方式來經營遊戲公司。他重新規劃公司的營運計劃,從頭開始慢慢的瞭解代理遊戲營運的方式,用目前公司還在營運的兩款遊戲,一方面訓練他重新召募的新人,一方面實驗遊戲營運該注意的事項。就這樣經歷過一年多的時間,才慢慢的將公司的體質調整正常。T先生原本訂的那些SOP,在這一年多的時間裡幾乎全部被推翻了。

公司成立已經三年了,在經歷過第一年的小賠以及第二年的大賠後,第三年雖然小本經營,不過在這樣的運作模式下反而開始有了一點點的獲利。於是第四年老闆Z先生重新投入資金,開始挑選新遊戲準備用這個他已經調整好體質的公司再來衝刺一次。這一次這間公司並沒有冒險簽大遊戲,而是挑選了一個中型的遊戲,在代理的條件沒有那麼苛的狀況下來進行嘗試。實際進行營運後,這款遊戲也沒有讓老闆Z先生失望,在嚴格控制營運遊戲的費用下,這款遊戲雖然沒有賺大錢,不過也沒有讓公司賠到錢。結算後,這款遊戲是有獲利的,也是該公司成立到現在第一款真正有賺錢的遊戲。

有了第一款成功的遊戲,老闆Z先生並沒有因此沖昏了頭。他還是堅持一步步慢慢的發展,公司沒有急著立刻代理新的遊戲來營運,而是先盡量的把目前手上舊遊戲的剩餘價值榨乾,然後才代理新的遊戲來取代舊遊戲。就這樣一步一腳印的,這間公司和原本T先生在帶領的時候有著完全不同的營運風貌,一款接著一款遊戲營運的成績都不錯,也讓這間公司慢慢的發展、慢慢的擴張,成為一間中型的遊戲公司。

至於離開這間公司的T先生呢,能夠說得頭頭是道的他當然不會找不到工作。對於這間將他『砍頭』的公司能有目前的成績,他還洋洋得意的對外表示「那都是他之前基礎建得好」,這話聽起來,好像那間公司能有現在的成績都是他的功勞似的。不過知道事實的人,都知道他所得意的那些基礎,早在他離開那間公司之後都被廢掉了。那間公司基本上等於是砍掉重練,之前近兩年在T先生帶領下的『偉大業績』也早就隨著T先生離開後一起消失了。

至於T先生還在得意目前的成績都是他的功勞,只能對他說「你別臭美了。

2 comments

  1. 請問這間公司目前還存在嗎?
    假如有的話是什麼開頭的? : >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